小说集,一九七五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三篇,博尔赫斯写作后期的顶尖之作。面对一本页码无穷尽的“沙之书”,先开始是据为己有的幸福感,最终领悟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这本书,是博尔赫斯书籍崇拜情结的体现,象征具有无限性的宇宙、世界。人竭力突破未知,最终却体验到无限而确证自我的渺小无力。“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无限性、可能性、死亡、记忆与时间等概念哲学、玄学层面的思考蕴含在各篇当中。
沙之书 读后感 第(1)篇看到书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恒河沙数”这个佛教用语。”我“用自己珍藏已久的一部西方花体版《圣经》换了这本从东方印度斯坦得来的圣书《沙之书》。
我们知道博尔赫斯一直追随叔本华休谟等哲学家的思想,而这两位哲学家对于东方的宗教与文化都有很深的研究,对他们的思想都有很大影响。我不揣冒昧地想,博尔赫斯对东方文化和佛教思想应该很着迷,贯穿他作品中的思想,经常是那些不可说的神秘,犹如东方的禅、道。不立言,无可道,不说破。除了对于世界之大,时空无限的虚无,空幻感,就是对于文本知识无限不能穷尽的恐惧。明知道: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
然而当面对一本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变化无穷的没有坐标可循的“沙之书”的时候,自身的渺小和有限,让灵魂无处安放。本来是想从书中找到救赎,不料成为地狱。即使放在时间无限循环的《一千零一夜》下面,也无以解脱,最后是放在象征天堂的空间——图书馆的一角。
好了,所有的过往,无论对古老文明的遗忘,无论对不存在的光影的无需贪恋,还是构建一个乌托邦代表大会的最终失败,还是为了个人虚荣心的胜利,还是找到灵魂另一半瞬间的弥合,都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然而:
你怯懦地祈助的
别人的著作救不了你
你不是别人,此刻你正身处
自己的脚步编织起的迷宫的中心之地
耶稣或者苏格拉底
所经历的磨难救不了你
就连日暮时分在花园里圆寂的
佛法无边的悉达多也于你无益
你手写的文字,口出的言辞
都像尘埃一般一文不值
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
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
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我的梦已经持续了七十年。说到头,苏醒时每人都会发现自我。灰色的河水夹带着长长的冰凌。河流不可避免地使我想到时间的流逝,两千多年前的赫拉克利特的形象。空地尽头有一堵直墙,望不到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