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茶经》隐藏的秘密,探索实践茶道带来的幸福。汇集100多幅珍贵而精美的唐代茶器图片,全新视角深度解读,位居世界三大茶书之首,诠释中华茶道之真谛,传递东方美学之精髓,最完备的茶叶百科全书,值得永世珍藏的茶学经典。
茶经读后感 第(1)篇伪茶迷读《茶经》的感想
初见书名,窃喜:怎么淘到一本有关茶的书籍?平时最好喝茶,对茶没有什么了解,必须收藏必读之。打开内容,傻了眼,全是古文,特别晦涩难懂,边读边猜,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陆羽是大茶圣,一生一世只做一件事,以茶为事业,寄情山水,以茶为伴,对茶文化的见解精深,从根处追溯茶文化之源。
陆羽的《茶经》写法和同时代的人大不一样,这里面没有诗词歌赋,没有堆砌辞藻,他要和真相死磕!每个工具、每个产地、每个典故、每个细节……写书写得疯疯癫癫,有时候大笑,有时大哭(《陆文学自传》)。用情至深,却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甚为难得。
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
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
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
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
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
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
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
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
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亦如实注出;
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十之图,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最早的茶源于雅安,盛行于唐朝,最大的茶产地是江西景德镇的浮梁,最好的茶是四川,云南一带的古茶树。山泉水泡茶的汤最美味。陆羽一生的爱情故事很美,亦是人生的遗憾与悲伤。李季兰和他青梅竹马,红颜至爱却错过一生,一个终身未嫁,一个终身未娶,所以陆羽情归茶山,诞出旷世茶书,茶圣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