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群体,他们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国家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刺客最让我们熟悉的,是他们对主人的一诺千金和无限的忠诚,春秋时期的专诸、要离,战国时期的豫让、荆轲,都忠于自己的主人和国家,留下了刺客侠肝义胆的伟大形象。然而汉代的刺客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大量研究资料证明,汉代刺客大多数来源复杂,他们不像先秦时期那样,是国王或贵族光明正大豢养的门客,而是被别有用心之人秘密豢养的刺客。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汉代的刺客都很少留下姓名。汉代与先秦刺客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们重利轻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刺客以往的认知。
刺客影视形象
汉代刺客身份
先秦时期的刺客来源比较单一,他们大多数都是贵族豢养的门客,其中深受贵族信任的门客,甚至可以跟随主人去见国君,比如曹沫、专诸等人。但是汉代的刺客来源比较复杂,他们之中有门客、奴仆、职业刺客,甚至还有十几岁的孩子。这些人中有的是罪犯的后代,有的还不懂社会险恶就去行刺的少年,当然也有比较专业的刺客。他们不仅身份复杂,而且与主人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行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钱。
奴仆
第一种刺客是奴仆,这些奴仆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小就被家人卖给贵族,是为官奴,第二种是战犯或有罪之人的后代,被迫成为奴仆。他们始终都不能摆脱奴隶的身份,一切都要听从主人的,包括成为刺客,被迫替主人去杀人。史书中有很多关于奴仆刺客的记载:比如一个名叫栾布的人身手十分矫健,后来因为犯罪成为奴仆人,有人看中了他的英武,于是把他卖到燕国去当家主的刺客,替家主铲除政敌。
奴仆既然被迫杀人,那么他与主人之间自然是没有感情的,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做事呢?而且奴仆刺客无论刺杀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以下欺上,在封建社会要被千刀万剐,所以他们对于把自己送上绝路的主人,只能是憎恶。主人也往往会在刺杀之前给他们安排好后事,或是保证给他们的家人丰厚的报酬,这样他们即使自己得不到好处,为了家人去行刺也是值得的,因此他们刺杀的目的还是为了钱。
荆轲刺秦
门客
第二种是门客,门客从先秦时期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阶层,“战国四公子”府中都豢养门客,孟尝君田文甚至还豢养过“鸡鸣狗盗”这样有趣的门客,最后还为他保住了性命。这些门客凭借一技之长,依附于主人的门下,他们往往深受主人信任,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为主人做事,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佳话。
先秦时期有明确的规定,国王和贵族可以豢养门客,汉代作为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国家,国家大权由皇帝一人独揽,自然不会允许贵族豢养门客,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汉代的门客都是秘密豢养的,他们平时是门客,被主人派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就是刺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人的命运还没有奴仆好。
奴仆的生命虽然被主人视如草芥,但是他们都是因为犯罪成为奴仆的,官府的档案中有关于他们亲人的存档,所以主人可以在奴仆刺杀后,找到他们的家人进行补偿。除了那些丧心病狂,把奴仆利用完就一脚踢开的主人,大多数主人还是会履行承诺的。但是门客周游四海,他们的身份非常神秘,有的根本就查不到。他们行刺后,主人也许根本就找不到有关他们家人的消息,所以他们相当于白白送死,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去行刺呢?
游侠影视形象
首先是慑于主人的淫威,如果门客拒绝刺杀,主人可以有很多办法将他们除掉;第二点是相信主人的花言巧语,主人一般会说:“你作为我的门客,出了事我会保你,事后也会有重金酬谢”。《后汉书》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汉和帝年间,陈思王均派门客刺杀敬王夫人,刺客被捕入狱后,陈思王均居然因为担心他会暴露自己,派人将刺客灭口”,之前答应帮助刺客,全身而退和重金酬谢的话也被抛到九霄云外。由此可见,汉代的门客和主人根本就是利益关系,还非常不牢靠,没有任何“知己至交”可言。
游侠
第三种是游侠。史书记载:“游侠报仇而怨(豢)养刺客也”。也就是说刺客是游侠豢养的,替游侠去报仇。但是有关于游侠派刺客杀人的记载,史书上并没有出现过,一方面是因为游侠自己也是四处漂泊之人,没有多少钱能够养得起刺客。另一方面因为游侠本身就和刺客是一个性质,他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杀人,何必需要刺客?除非他实在杀不了他要杀的人。既然游侠和刺客有相通之处,那么如果有游侠豢养了刺客,想必他们二者的关系会比前二者好很多,金钱也就是身外之物。
少年
第四种是少年,《史记》、《汉书》都记载:少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隐患,他们年幼无知又非常叛逆,时常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有些人就是利用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用重金诱惑他们去杀人,所以这些少年完全是为了利益去杀人。
刺客产生背景和对社会的影响
各阶层复仇之风旺盛
因为受先秦时期尚武的影响,秦朝末年又战乱不断,所以几百年的积压,养成了汉人有仇必报的性格。汉代参与刺杀的阶层十分广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有仇必报,这给了刺客很大的生存空间。
汉景帝刘启画像
社会高层的脾气就不好,汉景帝刘启做太子的时候,和吴王世子一起下棋,被吴王太子嘲笑棋艺不精,刘启盛怒之下居然抄起棋盘砸死了吴王世子。这件事若不是汉文帝处理得当,暴怒的吴王恐怕就真的会派人杀了太子。
国家的官吏们为了报仇也是不择手段,南阳太守的弟弟被人害死了,他不顾自己太守的身份和大汉法律,居然擅自派遣门客杀死了仇人。高级官吏都这么有仇必报,下级官吏更是肆无忌惮,他们的亲人被人害死,就派遣刺客杀人。甚至他们的好友和上级听到了复仇之事,也主动参与进来,和刺客一起报仇,可见汉代复仇之风有多么剧烈,这为刺客提供了栖息的土壤。
宗族豪强一家独大
汉代,宗族豪强在地方有较大的自治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豪强统治一方的传统,这些豪强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经济实力雄厚。他们通过长年做生意积累资本,把赚到的钱用来结交朝廷重臣和管理乡里的官吏,从而使自己拥有了实权,得以在当地一手遮天。
《汉书》记载,豪族大姓在基层的影响力很大,甚至朝廷指派的官吏也不能奈何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涉足政治,但是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豢养了很多门客,把其中武艺高强的人当做刺客去培养,让他们完全成为豪强手中的利剑。只要有人不听从豪强的管理,或者对豪强的不合理行为提出异议,刺客就会出来杀掉这些人。久而久之,百姓和各级官吏都知道豪强的手段,也就不敢招惹他们。
西汉疆域
汉代法律明确规定,刺客杀人是要负法律责任,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刺客愿意去杀人呢?因为豪强和我们之前提到的贵族不一样,之前的“贵族”必定与皇室有关,是皇帝的亲戚,他们派刺客去杀人,一定会把事情闹的沸沸扬扬,所以刺客能否活下来,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豪强称霸一方,天高皇帝远,加上他们与朝廷重臣都有联系,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这些优势,来保证刺客的生命安全,让他们在杀人之后仍然逃脱法律制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保障,刺客才愿意为豪强从事刺杀活动,而且他们每行刺一次,就会得到丰厚的报酬。在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刺客非常愿意为豪强效劳。
对国家的影响
汉代的刺客活动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层面,而且身份隐秘、重利轻义,大多数还都是恶意报复,对国家的影响自然非常严重。首先刺客行刺后被逃亡,一定会向地主豪强寻求帮助,从而导致各地的地主豪强都有自己的刺客团队,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利用,随意的去刺杀别人,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第二点是很多刺杀的主使者,可能想要将被刺杀者的家人赶尽杀绝,就会不断派出刺客去进行刺杀,以至于让一个普通的刺客成了一方恶霸,又没有人奈何得了他,对于国家的治安实在是巨大的威胁。第三点是刺客杀人后逃亡,他们的身份隐秘,根本就查不到姓名,一旦这种人流窜到全国各地,就会造成百姓的恐慌进而对国家产生不信任感,很有可能造成国家统治根基的动摇。总的来说,汉代刺客对于国家的威胁,比先秦时代要大的多。
豫让画像
汉代刺客与先秦时代完全不同,与先秦时代真正侠肝义胆,为国家百姓去行刺的正直刺客相比,汉代刺客更像是私人豢养的鹰犬,他们来源复杂且重利轻义,为了金钱可以去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是与汉代复仇风气的旺盛,和宗族豪强们的独霸一方有关,扭曲的社会风气让原本充满正义的刺客变得唯利是图,宗族豪强的权力和重金的诱惑,以及保证刺客生命安全的承诺,更让他们敢公然违背法律,光明正大的去杀人。汉代刺客“与众不同”的背后,其实是社会风气的不正,和一部分“违法分子”的一手遮天,造成了刺客群体的变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颠覆认知的汉代刺客:豪强秘密豢养的鹰犬,重利轻义视人命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