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盘踞在山东鲁南地区曲阜的日伪军3000余人却拒不向我敌后抗日武装投降,他们声称要等“国民党中央军”来接收,以此借口负隅顽抗。为了歼灭这支敌人,将我鲁南和鲁中根据地连成一片,1945年11月,我鲁南军区部队决心集中兵力攻下曲阜,歼灭这股顽敌。鲁南1分区警备8旅15团也奉命参加了这次进攻战役。
▲我军使用云梯攻城
时任15团1营1连2排排长的郑来仁指挥2排担负打开突破口的任务。日伪军的工事是在原来曲阜的城墙上又进行了加固的,非常设置了明暗火力点,部署了雷场、铁丝网和鹿寨等障碍物,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非常坚固。
▲我军向日军炮楼发起攻击
由于我军缺乏重武器,只能通过不断实施爆破来撕开突破口,郑来仁带领2排面对着的突破口上有两道城墙和一道铁丝网。在攻城战打响后,2排以迅猛的动作,5分钟之内就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并控制了城门。随后郑来仁指挥爆破组向第二道城门逼近,但此时敌人已经从最初的恐慌中清醒过来,开始拼死抵抗,日伪军以猛烈地火力对2排射击,由于缺乏掩蔽物,二排伤亡很大,在火力掩护下多次冲击,才冲到第二道城门处,随后爆破手安放好炸药,将第二道城门炸毁。但由于距离爆破点太近,连续剧烈爆炸使得我军不少靠前的战士也被震晕过去。
城门被炸开后,日伪军为了迅速堵住突破口,开始对我军实施反冲锋,我军残存的部队立即迎击上去,将敌人死死挡住,一时间双方处于僵持状态。郑来仁迅速指挥2排的战士从被炸塌的墙下扒出还活着的人,待其清醒后就立即投入战斗,在我军的连续猛攻下,日伪军的反扑终于被击退,我军占领了第二道城门。
随后我军进逼敌军最后的防线,也就是第三道城门。虽然2排此时只有10多人了,但在郑来仁的指挥下,他们仍然向第三道城门发起了突击。仅有的10多人分成火力组和爆破组,合力向敌人展开了猛攻,冒着敌人的猛烈火力,硬是将这最后一道门给炸开了,打开了通往曲阜内城的通道!
▲我军重机枪阵地
伪军面对我军的攻势,已经完全丧胆,但是日军仍然在不断组织反击,在突破口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2排的子弹和手榴弹全部都打光后,他们在郑来仁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我军战士不断有人牺牲和受伤,很快2排阵地上就仅剩郑来仁和几名八路军战士了。
▲日军骑兵
此时日军也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最后拼凑了一个骑兵小队向2排发起了最后的突击。这些鬼子骑兵挥舞着闪亮的马刀向2排冲来,郑来仁沉着地指挥所剩无几的战士与敌人对射,日军的骑兵在夜暗中虽然显得非常吓人,但是他们来的街道上布满了尸体、残破的武器和倒塌的工事,鬼子骑兵不得不减速通过,这就给了我军射击的窗口时间,很快在对射中郑来仁身边的战士也都牺牲或者受伤了,阵地上就剩下他一个人,而日军骑兵还有数人,将他包围了,为首的小队长挥着马刀就向郑来仁砍来,郑来仁灵活地避开了这致命的一击,同时扔掉了手里已经没有子弹的驳壳枪,硬是用右手去夺敌人的战刀,在搏斗中他的手受伤了,但他硬是把战刀从日军小队长的手中夺了过来,并且顺势将其从马背上拖下,然后一刀砍掉了他的脑袋。随后郑来仁用战刀以一敌多,接连砍死了几个鬼子骑兵,其余的骑兵见势不妙,连忙逃走,他终于保住了突破口。在曲阜战役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随后我军后续部队从突破口突入城内,全歼了日伪军。
▲扬威耀武的日军骑兵
郑来仁空手夺刀毙敌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军,在战后,鲁南军区授予他一级战斗模范,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他指挥的2排的两个班也被授予战斗模范班。他夺来的这把日军战刀至今仍然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身边战友都倒下,日军骑兵发动冲锋,八路排长上演“空手入白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