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名县的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肇始于三国时期的白沟,宋金的御河

大运河大名段在历史上属于“隋唐运河”和“京杭运河”,其肇始于三国时期的白沟;后为隋唐时期的永济渠魏州段区;宋代将永济渠改名为御河;明清时期因其南起春秋时期卫地,北止天津卫,故将其更名为卫河。大运河大名段区名称的变化与其数次河道变迁密不可分,也深受自然、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当今对大运河大名段的范围认知主要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了解:一,现存的大运河河道,是指龙王庙北张村—营镇北周庄村的卫河段区和营镇乡周庄村—西未庄乡王军庄村的漳河段区。二,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河道和现存河道是指,从三国时期至今仍然存在和已经消失的河道段区,几乎涵盖了整个大名县全域。不同时期的大运河大名段的河道变迁如下:

隋唐永济渠:主航线

隋唐时期,大名被称为魏州,大运河大名段属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段区。从河南洛阳流经河北魏县进入大名西南的铺上乡向北穿过大名黄金堤乡进入馆陶县。这一时期的大名段运河为隋唐大运河的主河道,承担着重要的漕运任务,沿线城镇开始兴盛起来。

宋金御河:主航线

宋金时期将永济渠更名为御河,由于大名境内御河河道堵塞,水量减少,故原从大名西南的大名铺上乡至黄金堤乡的御河航线开始走向衰败,遂将进入大名境内的御河水经石灰窠(今铺上乡)通过西渠引入大宋陪都大名府城西部的御河,穿过故城后至东北到达营镇乡进入馆陶县。此时期,作为东京陪都大名府是北宋的重镇,运河漕运更加繁荣发展,城市随之更加兴盛。

元朝时期:航道支线

元朝皇帝忽必烈将都城由东京(今开封)迁至燕京(今北京),由此,经济政治中心转移,运河河道开始为燕京服务,将南方的粮食、产品通过大运河送入都城。但由于,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河道系统呈人字形,河道曲折,路程较远,费时费力。因此,决定将运河中部弧形河道改为直线河道,减少运输路程。元朝时期,开凿出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运河河段,处于弧形河道位置的大名段金北避绕开,遂大名段的御河变为大运河的支线,与此同时完成河道取直的隋唐大运河也更名为京杭大运河。受运河河道的变迁影响,此时期的大名开始走向了衰败期。

明清时期:主航线

明朝时期将御河更名为卫河,这一时期的卫河河道由于漳河河水的泛滥开始逐渐由大名的西部迁移至东南部,其流线为卫河从河南的内黄县——大名的老堤北村——艾家口镇——向北流经明清大名城东部——大名府故城——金滩镇——营镇乡进入馆陶县。

清朝时期的卫河由于河水泛滥进一步向南迁移,其流线为从河南内黄县菜园村东——张二庄村南(河南)——向东北方大康庄村北(魏县)——白水潭村东、高庄村北(大名)——龙王庙镇——金滩镇——营镇乡后进入邯郸市馆陶县。明清时期的大运河大名段扔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元朝时期,河道景象又逐渐繁忙起来,如大名金滩镇、龙王庙镇在这一时期城镇发展更加繁荣。

民国

由于河道堵塞、卫河再次进行南迁,其路线整体向东北方向进行迁移,由河南河南南乐——大北张村(大名)——未店——娘娘庙——金滩镇——营镇——馆陶县漳卫河运河。

大名作为重要商埠,很多官宦前来赴任,很多商人富甲前来从事贸易、游历,亦有一些传教士前来从事宗教活动,推动了大名消费、饮食、住宿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各类建筑的修建。很多随着大运河开凿后的航线开通与商务往来,很多商家沿着运河通道来到大名从事货物买卖和贸易生意,他们在大名城内、运河沿岸修建了大量的仓库、商铺、驿站。

其中至今保存下来是位于大名县金滩镇的山陕会馆,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山西商人建成。由于外来人口众多,大量的商家、富甲、官员、游历人士一方面不习惯大名本土的生活和居所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思乡情结,为了增同乡交流,满足自己更多的生活与精神需求,提高贸易中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在大名建立会馆、商铺,甚至修建了住所、乃至景观休闲、娱乐场所,也有为传播思想文化而修建的教堂、学校,其中很多直接引入家乡的本土建筑风格,也有根据运河沿岸的地貌气候和自己的风俗习惯建造而成的仿家乡风格,或仿大名本土建筑风格,呈现出与大名当地建筑文化吸收借鉴、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等特点,呈现出外来与本土,东方与西方结合的建筑文化类型。

其中,位于今大名县城内天主教堂、耶稣会小圣堂、四维中学借鉴了大名本土建筑理念,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结合的典型代表。由于大名先后经历了北宋大名和后来的明初大名城,且作为重要交通、物流、贸易聚集地,码头众多、贸易交流点众多,除了教堂、学校等建筑较为集中外,其它各种风格建筑都比较分散。

运河的开通与发展,催动了大名建筑文化的发展,而大名建筑文化的发展也满足了运河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名城的变化建筑文化的发展不但受到运河发展强烈影响,具有强烈的运河烙印,同时大名发展也始终处在运河发展的互动中。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名县的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肇始于三国时期的白沟,宋金的御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