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趣说湖湘 少詹事罗修源的沉浮人生

编者按 潇湘晨报时间线版面推出“趣说湖湘”专栏。专栏内容选自2020年一季度“湘版好书”《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作者为罗氏第二十代传人、广州大学教授罗宏。罗宏教授对书里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以鼓磉洲罗氏家族为线索,更加生动有趣地解读湖湘文化。

□文/罗宏

乾隆一朝是帝国的盛代,也是罗家的盛代。

相隔二十年,罗氏家族出了两位进士。一位是罗典,一位就是罗修源。罗修源小罗典34岁,论辈分,是族孙。乾隆三十七年(1772)罗修源20岁,以二甲第23名中进士。乍一看,这并不令人惊讶,但这二十年,湖南共有52位进士,一个家族两位进士还没有过。而且他20岁就中进士,在清代可能是最年轻的进士,入朝后他又一年四迁升至四品少詹事,这也是惊人的纪录。

可是后来,他的官运就下行了。经历了降职再升到从四品的侍读学士,总体看还是官运平平。其中有多种缘故,比如,他一入朝,正值乾隆启动修撰《四库全书》的重大国家文化工程,罗修源是首批入选的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全书编撰,直至完成,因而没有其他任用。还比如,他入朝后,与权臣和珅的关系一直很僵,甚至到了翻脸地步,自然也得不到重用。

罗修源怎么与和珅结怨实在有点令人纳闷。他入朝时,和珅不过是乾隆殿下的御前侍卫,年方26岁,不成气候,罗修源作为翰林,并非御史,怎么就和他结了梁子?比较合理的猜测就是受到族祖罗典的影响。罗典当时是罗家最有声望的前辈,又在朝中为官,乾隆三十七年,罗修源入京会试,必拜访罗典,罗典对族孙可能交代了要远和珅的忠告。罗修源便照办了。

罗修源此生主要的才学心力都贡献给了《四库全书》的修撰。

乾隆三十八年,以大学士于敏中为总裁官,大学者纪昀为总撰官,360位一流学问的高官、学者参与整理修撰的四库全书馆成立,此外还有3800多人参与抄写工作。历时十三年,完成了世界史上最浩瀚的丛书《四库全书》的编撰、抄写、典藏工程。《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覆盖当时全部社会学科,共收入3600多册图书,近8万卷,约8亿字。编成后,分七套抄本,分别珍藏于全国七个地点,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辽宁沈阳文溯阁、江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与浙江杭州文澜阁。

罗修源在四库全书馆升任提调,这是总裁官直接下属官,与总纂官、总校官平级。他还担任过撰修、协修、分校等职,更直接地参与《四库全书》的修撰,可见行政能力和业务能力都是出色的,属于四库全书馆核心成员。他还具体负责明史的修撰,是七人骨干修撰之一。

四库全书修撰非常严格。政治内容的把关自不必说,以抄写论,每人每天抄写的工作量是1000字,每年工作量是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如五年下来,抄写达200万字,列为一等考评;抄写18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等级分别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要是发现字体不工整,记过一次,还要罚多抄10000字。校对也一样,要是发现原典籍有错漏字,给予奖励,要是对抄本的错漏没发现,一个字就要记过一次。这么严苛的考核,所以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有记过处分,罗修源也不例外。在《清实录》中可以发现多处记载罗修源遭受的处分,乾隆四十八年一次奏章上报,罗修源记过达一百多次,总校官何思钧记过达到一千一百一十四次。按规定,记过超过三次,扣半年俸禄,连任总裁官的皇子永瑢也一视同仁,最惨的是副总裁兼总校官陆费墀被罚得倾家荡产,革职查办。这种奖惩举措不仅是保证《四库全书》质量的需要,也是朝廷考察干部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是控制大臣的计谋。乾隆四十五年,和珅也担任了《四库全书》总撰官,更是拿这些把柄控制臣属,罗修源与和珅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总之,罗修源在编撰《四库全书》的十几年中,自詹事以后,不升反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防不胜防的疏漏导致的处分。

毫无疑义,《四库全书》的修撰,大大历练了罗修源,称其为有成就的史学家并不过分。就治史而言,他是罗家最可能成为大家的子弟。可惜天不假年,只活了44岁,没有留下自己的史学专著。

罗修源为什么仕途起步辉煌又戛然而止并且英年早逝?有一种说法是他被和珅陷害。《湘潭县志》将矛头直指和珅。说一次罗修源途经湖北孝感,发现当地出了一桩地方恶霸活埋宗族七人的大案,官府却装聋作哑不过问,罗修源回京立即向皇帝报告,和珅得知,顿时紧张起来,也急忙向皇帝禀报此事,并派人处理此事,处理中却竭力包庇当地官府:“和珅急递报,令捕发,(当地官府)仅得减罪,由是失政府意。”《湘潭县志》继续说:

和珅又好典校笼翰詹。知修源名望,频遣私人饵以学政。修源辄骂绝之。大考试《眼镜诗》,得他字,修源失题旨。阮元赋云:“重瞳不用他”,重瞳双抬以颂高宗,得第一。修源坐降编修,再迁侍读学士。

原来朝廷对官员都有定期考核。乾隆五十六年就是一次对翰林官的例行考试。考题是以眼镜为题作诗,要求押“他”韵。因为眼镜当时还不流行,不像桂花、柳絮之类是熟悉的诗歌体裁,属于偏题,何况“他”字又是险韵,许多人都有些无措,也包括罗修源。刚中进士两年的阮元很聪明,把眼镜和乾隆联系起来。写道:“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意思说,乾隆皇帝已经八十多岁,还耳聪目明,根本无须戴老花眼镜。所谓“重瞳”就是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属于圣明君主之像,据说舜就是重瞳。阮元的诗也是拍乾隆马屁,而且拍得乾隆十分舒服,乾隆便将阮元的诗定为第一。阮元因为这首诗,一下子就取代了罗修源,连升四级,年方25岁,就当上了少詹事,比罗修源一年四迁要快得多。其实这背后就是和珅的运作,借乾隆的点评,用初出道的阮元把桀骜不驯的罗修源打压下来,和珅的权臣手段,实在是了得。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趣说湖湘 少詹事罗修源的沉浮人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