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皆有定局,未到最后,不可下决论。
弘历在接到雍正赦免恩旨,即将到午时三刻,从距离、时间来看,弘历没法救下李绂。
唯一解释就是雍正早已知会监斩官,在没他最新指示前不能有新动作,就等着弘历去救李绂。
处决李绂本就有深意,表面上看处决李绂在于朋党之争,实际上是维护新政。
李绂为首清流代表读书人拒绝“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
雍正面对巨大压力,他宁愿得罪天下读书人,也要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弘历作为未来之君,第一时间表面心态“苟利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这让雍正认为没选错人。
李绂为首清流联名弹劾田文镜,让雍正认为自己皇权受到威胁。雍正第一时间让弘历、刘墨林查清田文镜作为后,已对清流进行安抚,可李绂不打算放弃,依旧上书辞职。雍正为此很是生气。
之后,朝中其他科甲官员上书弹劾田文镜,从这件事,雍正判断朝中大臣对自己和新政不满。
为此,雍正为确保新政顺利推行,打算处决李绂、陆生楠、谢济世三人,让群臣不敢反对新政。
李绂本就为胤祉门生,是个书生皇子。在混乱朝局中能存活下来,离不开李绂为首清流支持。
从李绂逼宫一事,雍正不得不怀疑这件事有胤祉影子。雍正“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本就威胁到胤祉为首清流切实利益。
雍正若同意胤祉救下李绂请求,必然会加强胤祉一派影响力,雍正无论无河也不能答应。
后面,雍正从袖口拿出恩旨,能看出他早就打算赦免李绂,只不过在等一个能救他人出现,这个人就是弘历。
雍正想借用李绂一事,从而增加弘历在朝中影响力。
雍正为确保新政顺利推行下去,救下田文镜同时,也要增加弘历影响力。
弘历救下李绂一事,大大增加弘历在天下读书人形象,日后弘历登基后能确保新朝稳定。
雍正背负了一切骂名,只为确保大清盛世延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雍正王朝》里,特赦杀李绂的时间已不够,为何能救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