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吕布可谓是一名响当当的猛将,面对他,任何人都要提防三分。然而,最终由于他的刚愎自用,不听谋士之言,导致被曹操活捉。大家都知道,白门楼上,因为刘备的一句话,导致吕布被杀,那么,假如刘备不说杀吕布,反而替他说话,曹操会怎么做呢?还会处死吕布吗?
白门楼
其实在最开始的战场对决上,曹操是打不过吕布的,只不过吕布这个人虽然勇猛,却缺少了谋略,偏偏他也不怎么听谋士之言,导致最后手下反水,把他给活捉了。其实要是他表现得稍微好一点,不要那么昏庸,他的手下又怎么会反叛呢?正如陈宫所说,若是听他的话,曹操不一定能够抓得住吕布,而吕布还有军队在外,只要回到了军队身边,他照样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白门楼上,其实曹操对于愿意投降的人,都是比较优待的。只有高顺那种死硬分子,曹操采用了坚决诛杀的策略。像是陈宫张辽,他都是尽量劝降的。那么对于主动投降的吕布,曹操难道不动心吗?吕布可是天下第一猛将啊!
演义原文: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
说曹操不犹豫那是不可能的,吕布的才能毕竟不低。曹操也是个心胸宽广之人,求贤若渴,连有杀子之仇的张绣,他都能够容忍,且封他为高官,怎么可能会容忍不了吕布?不过正在他犹豫之际,刘备说出了一番话,而正是这一番话,彻底断绝了吕布的生路。刘备提起了吕布的丑事,那就是杀害自己的义父丁原和董卓之事!原本的曹操还在犹豫,听到刘备的提醒,想起了吕布的两面三刀,最终下定决心,将吕布处死。
那么如果刘备不提吕布的这件丑事,或者说刘备不赞同杀吕布,曹操会怎么办呢?
曹操的心理
很多人分析说,曹操其实本就想杀吕布,只是借刘备之口说出来而已。即便刘备不说这话,他还是会问其他人,找机会将吕布杀掉。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待商榷的!
我们来分析曹操此时的处境,通过他的处境来分析他此时的心理。此时的曹操虽然占据兖州,但是他四周都是强敌,北边的袁绍,南边的刘表,完全做不到安居乐业的地步,他必须四处征战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当初在他征讨徐州时,兖州就爆发过大的叛乱,给了吕布机会,所以说他的内部其实也并不安稳,可以说此时的曹操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那么他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军队,战力,只有这些,才能保住他的安全。而他当时的实力其实也并不是非常强大,可以说,此时的他根本没有夺取天下的机会,一点点都没有。面对这种险境,曹操的心理会是什么样呢?那肯定是招兵买马,扩充人才队伍啊。
刘备如此枭雄,他都能够容忍,吕布又怎么样呢?当初刘备前来投奔时,曹操手下谋士都建议将他杀掉,因为只要是个聪明人,都能察觉刘备的野心,他根本不是一个愿意屈居人下的人。最后,是郭嘉建议不要杀刘备,以免其他人不敢再投降曹操了。但是郭嘉还有后半句话一直被忽略了,那就是不能给刘备兵权,不能放刘备离开许昌,不然必生祸乱,当然最终的结果也如郭嘉所料。
而与刘备相比,吕布有雄心壮志吗?有刘备的那种贤能吗?显然是没有的,他要是有刘备一半的聪明,就不会驱逐刘备,让自己少了个援助。也不会不听陈宫之言,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去正面和曹军作战。说白了,吕布就是个没啥头脑的武夫,杀这种人,有何作用?
此时的曹操是非常犹豫的!一是他现在确实需要人才的加入,有吕布这等猛将为其作战,肯定极好的。二是吕布还有军队在外,曹操需要这支军队,如果贸然杀掉吕布,万一这支军队投靠了其他人怎么办?所以在听到吕布乞降的话语时,曹操才会犹豫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转而去问身边人的意见。这就很像我们平时做事情,下不了决定的时候去问问身边人,虽然身边的人不一定非常聪明,但是他们的意见也是能够左右我们最终决定的。如果此时刘备说尽吕布的好话,分析拥有吕布后的优势,就像他替张辽求救一样,曹操的决定说不定会改变的。毕竟吕布这种人,相对于刘备这种,还是比较好控制的。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白门楼上,曹操对于杀不杀吕布其实是比较犹豫的,以他当时的处境,其实吕布的加入,对他而言是更有好处的。如果刘备说好话为吕布求情,说不定曹操会手下留情,不会处死吕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门楼上,如果刘备为吕布求情,那么曹操还会处死吕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