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烟雨客
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役打回京师,建文帝自焚身亡,其兄弟及后人或被杀,或被囚,上演了一幕人伦惨剧。
就如白居易在诗中所说,“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后宫词》全诗如下: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泪水湿透罗巾,再也不能睡去。夜色深沉,还能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君王不再恩宠,只能斜靠着熏笼,枯坐到天明……
据说,这是白居易为一位失宠的宫人所作的怨词。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当年的宠爱,迅速归于无形。这位宫人觉得帝王无情,古往今来,伴君如伴虎,哪一位臣子不是战战兢兢?
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在南京城破时,不过两岁,却被幽禁了五十多年,连话都不会说,牛马都不能分辨,这样的惨剧又有谁在意?永乐大帝文治武功,可谓一代英主,至于其他事情,似乎都无关紧要了。
可以确知的事实是:朱棣带兵攻克南京时,朱文圭之父建文帝朱允炆、兄朱文奎不知所终,母马皇后自焚而死。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后被成祖长期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号为建庶人。
直至明英宗复辟,怜惜他无辜被囚,遂将他释放,让他回到安徽凤阳老家居住,并派宦官20人、婢妾10余人给他差使,婚娶出入听随自便。
由于始终处于幽禁状态,朱文圭已经失去了回归社会的能力。不久,获得自由的朱文圭又因病去世,年寿57岁。朱文圭的后裔情况不详,只知在明正德、万历、崇祯年间,均有人提出要续封他的后代,但都没有结果。
天顺三年十月(1459年),淮扬巡抚都御史滕昭奏请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送到有军队的城中看守,明英宗不许。这时朱文圭已死,此处所指的建庶人很可能是他的子孙。成化三年九月,南司礼太监覃包等奏及建庶人、吴庶人两家衣料短缺,明宪宗命工部予以供给。此时建、吴两家已能购买女奴了。弘治年间,布衣缪恭上书明孝宗请求给朱文圭后人封王,以奉祀朱标,触怒通政司,下狱,后被孝宗赦免。南明年间,朱文圭被追谥为润怀王。
对一个襁褓之中的儿童,都如此心狠手辣,在幽禁之时,不允许任何人与其说话,其智商估计始终处于孩童时期,如此倒也不至于过分伤感。自己的父亲曾是九五之尊,尚且不知下落,覆巢之下,又能如何呢?
帝王家的无情无义,应该也可窥见一斑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烟雨夜读 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