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陈桥兵变中积极拥戴的下属们是怎么想的?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接到了辽国入侵的报告,然后即刻命令赵匡胤出征,第二天,赵匡胤带着大军开到了开封北边不远的陈桥驿。半夜里被部下叫起,披了一件黄袍,然后就转身回到了开封,当上了皇帝。

我们回头看看,为什么那些赵匡胤的下属将士们,会如此热衷于拥立赵匡胤呢?

我们先看下《宋史》对于这一事件的记录。

在宋史中,我们打到如下的说法,说赵匡胤带着大军来到了陈桥驿。这天白天,有一个叫苗训的人,他懂天文,他发现这天天有异象,于是,就招呼护卫的将领楚昭辅一起看。发现太阳下边还有一个太阳,呈现黑光,来回摇晃,久久不散。

果然到了下半夜,军中就有很多将士集中在驿门外,叫嚷着要立赵匡胤为皇帝,有人想劝止,但大家都不听,等到天快亮的时候,到了赵匡胤的寝室外,这时,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进入房间和赵匡胤说了这事。赵匡胤大吃一惊,起身出来,发现大伙手拿兵器排列院中。纷纷说:”现在军队没有主人,我们愿意拥立太尉(赵匡胤的官职是检校太尉)当皇帝”。赵匡胤还没来得及答话,就有人拿过来一件黄衣,披到了赵的身上,大家围着他下拜,高呼万岁,并且,立即扶他上马,要回开封。

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 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 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 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 掖太祖乘马。

《续资冶通鉴》中还有大伙说的一段话是这样的:

将士相与谋曰:“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

意思就是说,皇上现在年幼,我们去拼死杀敌,但这样的皇帝会记住我们吗,我们还不如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然后再向北征。

大家已经拜了皇帝,夜长梦多,这就得马上回开封,把现在的皇帝赶下去,才得安稳,但这时赵匡胤对大家说:“既然你们拜我为皇帝,那我的号令,你们能够听从吗了?“ 众将下马拜首:“一定听从命令。” 赵匡胤说:“现在的太后、皇帝,我都侍奉过他们,你们这些人不能惊扰冒犯;其他各位大臣都是我的平辈同事,你们不得侵犯凌侮;朝廷的府库、官宦百姓的家庭,不得侵犯掠夺。听从命令有重赏,违抗命令就杀你们的头。大家可明白?” 将领们都再次下拜,表示听从赵的命令。然后严整队伍返回开封城。

从多方面的角度,历史学家们都认为,这是赵匡胤自己策划的事情。但是,为啥这么多人要跟他一起造反呢?或者说

皇帝谁不想当呢,为啥大家自己不当,而是要拥立其他人呢?

参考下历史中的其他事件,我们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

据《史记汉太祖本纪》记载,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后,沛县的一干人也要起义。于是找来了刘邦,还杀掉了原来的县令。然后大家开始谋划起义的事,既然是起义,需要推举一个首领。

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到了真推的时候,原来的职位远在刘邦之上的萧何,曹参等都不想当,怕起义失败,诛连家族,并且,大家还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刘邦是最佳人选。就这样,刘邦当上了沛公。最后开创了汉王朝。

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怕起义祸及家人吗?就算不当首领,那也是反贼之一啊,难道失败了,你就会没事?

说实话,事实证明,只要不当首领,还真没事。并且还好处多多!

将领们的小心思

曾几何时,对于谋反,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当谋反的首领,那么好了,一般是没什么大罪过的,假如你中间再来个倒戈一击的话,不光无罪,还有大功。

比如著名的安史之乱中,很多人都是互相叛来叛去,安禄山的部将田承嗣在安史之乱失败后归降唐朝,被封为魏博节度使。直接开启了藩镇割据的历史大幕。

在后周所处的五代十国,更是这样,在五代十国几十年的混乱中,有很多将领要不是自己叛来叛去,要不就是跟着领导叛来叛去,然后职位就越来越高。

这就好像当下的社会,在公司里熬,啥时候才能升职加薪啊。要想升职加薪,那就跳槽,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越跳职位越高,越跳薪资越好!

在这种思想下,地位低的盼着自己的领导自立,以便自己谋个更高的职位。地位高的,想着自己啥时候出来单干。以便混个皇帝干干。

这真是一笔无本的买卖。就象现在的创业,你要想创业,但是自己又没钱,咋办?跟着别人创业,自然有老大为了创业卖房卖车,你只需要混在他的后边,当个“十八罗汉”就可以了。当发现他干不下去了,你还可以马上转头,投奔其他的公司,人品好的后续还是朋友,人品差的,直接把技术,部下也全带走。给老东家以致命一击以换取新东家的赏识。这种无种万利的买卖,谁不想干?

胆大的,就自己单干,胆小的,就跟着别人走,以搏个荣华富贵。

这也就是赵匡胤后来为什么非要“杯酒释兵权”,要把那些个将领的兵权下了啊。真的是,有的时候,是自己想要造反单干(比如说赵匡胤),有的时候,是身不由已部下逼着你干啊。赵匡胤也是真心的害怕啊!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宋史》《新唐史》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陈桥兵变中积极拥戴的下属们是怎么想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