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1300岁的“日本国宝”,连天皇都用不起,却被隋炀帝当柴烧

引言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隋宫守岁》中写到过:“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这两句的意思便是说将沉香和甲煎一起焚烧于宫殿之前。在古代,沉香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料,在我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中都备受香道爱好者青睐,其价值不菲,因此使用者都是非富即贵。

日本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由此衍生出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日本的传统艺术中,雅道非常具有特色,它主要是由茶道、花道和香道组成。日本香道大约起源于六世纪,由唐朝传入。

▲日本香道照片

01

在《日本书纪》中记载了日本香道的起源,推古天皇三年春(公元596年),居住于淡路岛的岛民见了一段漂浮而过的木头,这一段木头其实就是颇为名贵的沉香木。但由于淡路岛的岛民对此一无所知,便将它当作普通的柴火放在灶台上燃烧。沉香木一经燃烧便飘起了异香,岛民大为诧异,连忙扑灭火焰,并将这段沉木献给了日本朝廷。后来经过日本贵族的推动,香道便与花道、茶道一同成为了日本的传统文化。

至今在日本东大寺内还保存着一段非常名贵的黄熟香木——兰奢待。这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重要文物之一,日本人非常骄傲地将它称之为天下第一名香,视之为国宝。兰奢待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圣武天皇生前的珍贵藏品,天平胜宝八年(公元756年),光明皇太后将其进奉于东大寺。当时这块兰奢待的重量是13公斤。因为兰奢待的珍贵,即便身份地位高如日本天皇也不敢随意使用。

▲日本东大寺

02

现在兰奢待还剩下11.6公斤,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000多年内,这块香木仅被使用了不到三斤,可见其珍贵异常。兰奢待是现存于日本最大的一块沉香。日本历朝历代的天皇或者将军都非常重视兰奢待,每当他们从兰奢待上切割下小块沉香的时候,都会用一张小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留存于切口处,以之视为极大的荣耀。

在日本历史上有不少风云人物都曾经得到过兰奢待。其中,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是分割兰奢待最多的一人,他曾经从兰奢待上切下一块一寸八分的香木,其中还有约1.5厘米左右供奉于日本爱知县的真清田神社中。现在兰奢待上还保留着写着三位大人物名字的纸笺,分别属于足利义政、织田信长和明治天皇。

▲兰奢待上的纸笺

03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沉香木也有不少记载,在我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太平广记》中就有一段隋炀帝焚烧沉香木的故事。在唐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在大年除夕这一天举办了一个宫廷宴会,邀请前朝隋炀帝的萧皇后一同参加,在与萧皇后的谈话中得知,隋炀帝举办除夕宴会时会将沉香木堆积成数十个火堆焚烧,每一个火堆都需要好几车沉香。

在焚烧沉香时,如果火光暗淡就不好看,于是还需要用另外一种香料甲煎添在火焰上,火苗顿时便可以升起数丈之高,异常璀璨夺目,沉香与甲煎的香味一直能传到几十里以外。这样在一晚上“则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石”。

▲火堆照片

隋炀帝的奢侈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但是把名贵的沉香当柴烧,奢侈到如此地步却也罕见。晋代巨富石崇也曾经非常奢侈地使用沉香。据说石崇家里的异常奢华,连厕所也同样如此,不但有十几个打扮华丽的丫鬟在其中伺候,还常备甲煎粉、沉香汁这一类名贵的香料。

同为名贵的香料,在日本人和隋炀帝、石崇等人眼里的价值却大不一样。在日本人眼中,兰奢待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其意义已经远大于香木本身。珍藏了上千年的沉香木,兰奢待的价值已经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它不但是日本香文化的见证者,更是其传统文化的最佳佐证。而在隋炀帝石崇等人眼中,沉香不过是彰显自己权力和财富的普通物品之一。

▲隋炀帝剧照

结语

其实,中日两国都有历史悠长的香文化,使用名贵香木的本质,也并非显示财富。对待这些本身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物件,仅仅用金钱来衡量实在过于浅薄。

参考资料:

《隋宫守岁》

《太平广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300岁的“日本国宝”,连天皇都用不起,却被隋炀帝当柴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