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城西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是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
在传统印象中,军博的陈列主要是近现代的枪炮、飞机、船舰等,其展出内容也主要是解放军的军史。
实际上,军博展览大楼一层东侧专门安排了三个展厅,作为“中国历代军事陈列”,从先秦一直到中华民国,梳理了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军事战争史,以历代战争和军队建设为主线,包括战争实践、军事制度、兵器装备、军事思想等。热爱历史,特别是军事史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
开篇就是《孙子兵法》的名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展厅中央这个复原像,直观地展现出春秋车战中主将、御者、戎右的位置和功能。
这是一张汉代守备图的复制件(但展览中没有详述原件在何处出土、藏于何馆),也就是汉代的军事地图。图的比例大概为八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地形地物和军队标号均用彩绘。
与现在地图不同的是,汉代地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跟当时皇帝“坐北朝南”的视角有关。因此在史书中,“江左”=“江东”,“陇右”=“陇西”。
两汉三国的兵器是展览的重要部分
弩机出土可见的很多,因为弩机是青铜的,易保存。两汉、魏、蜀、吴的弩机在各地均有发现,有的上面还有年代及使用者的刻字。
环首刀是两汉三国时期比较常用的近身格斗武器,《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关羽斩颜良的段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其中斩首所用的可能就是环首刀。
从三国开始,水战成为军事史上大书特书的一笔。尤其是东吴水军盛极一时,取得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展览现场有模拟的东吴艨艟、斗舰的模型。
除了军备,军事思想也是军事史上的重要篇章。在三国这一部分,曹操和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值得划重点。
令人意外的是,展板中还关注了一些三国战事的遗迹,著名的那几个就不说了,图中所列的汉军破黄巾军的长社遗址、曹操北征乌桓途径的古羊肠坂道都是我此前都不曾注意的。
最后放一张北魏甲胄与马甲的复原,觉得非常帅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军事博物馆里的三国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