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古代为何那么多王朝都过不了三百年,或许这一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历代王朝很难超过三百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一统封建王朝走过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七个重要阶段。但是,它们都是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繁荣昌盛之后接连灭亡了。

观其众多灭亡的经历,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败坏在这一制度上:“分封制”。

在周朝建立的时间,前几代周天子都封了自己的兄弟当作诸侯,赐予他们封地内的所有权,并且允许他们自己建国并自行管理。诸侯传到了下一代,新君即位就封分自己的兄弟,代代相传,依次类推,过了一百多年后,天下就不够分了。那剩下没得到封地的贵族们咋办呢?肯定就提着枪炮,召集人马干呗,所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格局才得以出现。

到了汉朝,汉高祖意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所以下令异姓不允许封王,并且推出了杀手锏,“推恩令”,退恩令的大概意思就是封王之后的世袭恩情,到了一定程度就恩尽义绝,它的总体方针就是只要是王爷的儿子都可以世袭继承王爷的封地,有多少儿子就在总的封地上划分几块出去,在这种制度的划分下,经过三代以上,最多八代,能得到的封地就基本没有了,最为著名的就是蜀国的刘备,号称是中山王之后,结果每日以卖草鞋为生。最后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背着草鞋,伙着一个耍大刀的和小地主就揭竿而起了。算算汉高祖虽然看到了问题所在,也推出了退恩令,可以基数太多庞大,经过几代的王族消耗之后,偌大的家业也所剩无几了。

推恩令

时间又来到宋朝,宋太祖深知分封制的弊端其实在给与分封的王爷权力过大,后来经过调整,其分封的王爷只享受其封地的税收,钱粮,并没有实际的管理权。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王爷拥兵自重,不然当国王久了都想再进一步,坐坐龙椅了。但是这种制度还是有一个弊端,简单来说就是王爷其实只是一个虚职,只有俸禄可拿,没有权力。但是人数达到一个极致之后,朝廷的税收也不够分呀。国库的空虚导致了宋朝连军队都养不起,天天在家诗词歌赋,还给后人造成了宋朝是重文轻武最终导致的灭亡的。大家也知道军队的重要性,奈何军队是要花钱的,钱都被皇亲国戚分完了,哪来的钱呢?画饼吗?结果被外来民族给灭掉了。

到了清朝,清朝是一个善于学习汉人文化的朝代,统治者们天天研究之前的朝代管理方针和失败经验,一眼就看出这个分封制其实就是一个加速自己灭亡的制度,于是清朝提出了又一个补充协议“君子之泽,五代而断”,意思是说分封到了第五代就不需要继续分封了,就保持当前的爵位和俸禄就可以了。在古代的分封是需要降级的,也就是说到了五代就不需要降了,给你一个衣食无忧的俸禄,安心当个良民吧。这也是在清朝灭亡后,全国这么多地主的前身了。可惜,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了自己的灭亡,不然现在应该流行的话语不应该是富不过三代,而是富不过五代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古代为何那么多王朝都过不了三百年,或许这一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