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打匈奴,而不是和晚清王朝一样选择赔款呢?

晚清时期的清王朝对西方列强不停地割地赔款,又可曾让列强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与蚕食?连清王朝早已腐朽没落的统治阶层都知道要搞“洋务运动”,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和亲政策的失破产、汉武帝不得不打

汉王朝建立之初,还沉浸在消灭项羽、荣登九五喜悦之中的汉高祖刘邦也曾经想过以武力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但现实是残酷的,“白登之围”,刘邦直接让匈奴人给“包了饺子”、围困在巴掌大的白登山上,进不得、退不得,最后只得通过让陈平去行贿匈奴单于的阏氏这样“下三滥”的招数花钱买命……

“白登之围”彻底打醒了刘邦,刘邦清楚地认识到,以彼时汉王朝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毕其功于一役”、以武力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之后,汉王朝的对匈政策作出了几乎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把汉匈边境的和平安放在了金钱和女人的肚皮之上,用和亲政策取代了武力对抗。可即便如此,汉王朝也从来没有放弃汉匈边境的屯兵、戍卫。

那么,和亲真的给汉王朝换来长久和平了吗?并没有!适逢汉王朝内乱或匈奴内部出现自然灾害或其他需要转嫁国内危机的事情,匈奴军队南下劫掠几乎是必然的,汉王朝的边民苦不堪言,冒顿单于甚至在国书里以淫词秽语“调戏”汉王朝的当家人——吕太后!这就是“赔款”换来的和平,靠得住吗?根本靠不住。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强大的武装力量,单纯靠割地赔款根本不可能买来真正的和平!因此,汉匈之间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武力来解决,即便汉武帝刘彻不开战,将来汉匈之间还是难免一战。不趁国力鼎盛时开战,难道要等到国力不济时?到时候,恐怕汉王朝就只能是任由匈奴宰割了。所以说,不是汉武帝要打,而是不得不打!

综合国力的提高,汉武帝有实力打

汉初,刚刚经历了秦末乱世和楚汉之争的汉王朝百业凋敝、经济萧条。打仗历来打的都是真金白银,手里没有钱,拿什么开战?所以汉初的几位皇帝只能忍气吞声,花小钱省大钱,以和亲换取国内的和平稳定,从而更好地发展经济。

除此以外,异姓诸侯王、刘姓诸侯王对汉廷的威胁一直存在,一旦汉匈开战,诸侯王们往往都会蠢蠢欲动。不摆平这些人,汉王朝的皇帝们恐怕很难专心致志对匈奴作战,因为随时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得不偿失。

经历了惠帝、吕后和文景两代的无为而治,汉王朝的经济实实在在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有钱了,自然有实力与匈奴一决雌雄。更重要的是,经过文景武三代的不懈努力,诸侯王对汉廷的威胁也被限制在了可控范围之内,汉王朝的皇帝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腹背受敌了。如果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汉武帝刘彻还忍气吞声、花钱买和平,那他也真是够“怂”的了!没有哪个朝代、哪个国家会心甘情愿割地赔款,那都是居于劣势、不得已的办法。综合国力增强了、国内也基本稳定了,刘彻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和亲政策、用金钱和女人买和平?

汉武帝摸清了匈奴的虚实

在张骞从西域归来之后,刘彻对匈奴内部的情况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汉朝人忽然发现,看似强大的匈奴也不过如此,根本没有与汉王朝长期对耗的实力。只要耗下去,匈奴必败!这也是刘彻后来敢于与匈奴长期作战的原因之一。这是非常重要的,甲午中日之战,日本倾全国之力与中国开战,仗虽然打赢了,日本实也到强弩之末了。如果彼时清王朝继续与日本耗下去,鹿死谁手恐怕还真不一定。只可惜,清王朝根本不清楚日本内部的具体情况,只能任由日本狮子大张口……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可以依靠自身硬核实力获得和平的王朝、国家,没有谁会选择卑躬屈膝、割地赔款。汉武帝刘彻接手的是鼎盛时期的汉王朝,综合国力足以碾压匈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打匈奴,而不是和晚清王朝一样选择赔款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