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百岁老人一生为国,卖掉上海3000亩地办大学,为何临终骂自己是狗?

清末民国时期,是我国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一段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酝酿。世界都处于数千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而在民族和国家危难之际,总会有一些人站起来,号召着或引领着时代从黑暗中走出来,比如今天说的这位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

马相伯1840年出生于江苏丹阳,父亲母亲都是天主教的信众,在襁褓间的马相伯便曾接受过天主教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不过马相伯的根是扎在中国的,5岁时便进入了私塾读书,12岁跟随父母来到上海,进入法国耶稣会办圣依纳爵公学就读。

在上海这座大城市,马相伯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在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方面都有建树,与此同时在哲学、神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清同治九年(1870年),获神学博士。加入了耶稣会,被授予司铎神职。

马相伯是一个十分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他自筹了2000两银子,救济灾民,可是这样的善举却反被教会责难,马相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离开了耶稣会幻术,开始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

马相伯此后走遍了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在游历中马相伯中总结出了富国之术,回国后马相伯便开始提倡科学教育,提倡兴办实业。但是他的提倡显然没有大的效果,马相伯意识到,要想彻底的改革还得从教育开抓起。

马相伯是一个执行力极强的人,他把自己在上海松江、青浦两地的3000多亩田产全部都卖了出去,创办“中西大学堂”基金,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震旦大学”。梁启超曾写文章祝贺到:“今乃始见我祖国的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不过马相伯因为把学校的代理权交给了耶稣会,因此学校教的课大多都是神学课,和马相伯最初的理想大相径庭,马相伯的话语权被架空后,学生们大哗,竟然集体退学了。

后来马相伯又创办了复旦公学,也就是后来的复旦大学,这一次马相伯自己亲任校长,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奉献到了教学事业中。他经常教育学生读书为了救国,要救国就得读书。

在“九一八事变”后,马相伯虽然已经91岁高龄了,但是他依旧奔走呼吁“立息内争,共御外侮”,把自己的书法作品,都拿出去卖掉,全部捐给抗日义勇军,被公认为救国领袖和爱国老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相伯忧国之心愈重,身体也每况愈下。在病重之时,他还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1939年10月20日,在得知湘北大捷后,马相伯高兴异常,夜不能寐,导致病情加重。到了11月4日,便溘然长逝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百岁老人一生为国,卖掉上海3000亩地办大学,为何临终骂自己是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