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布衣将相都有骂名,唯一的来源就是既得利益者的诬陷,吴起只是其中之一。能给人历史定位的除了贵族别无第二种力量。杰出政治家们因此背负骂名,后世书生笔墨无德,随波逐流而已。
战国时期在广大的南中国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数百年来与中原王朝竞争激烈的广大国家。在魏国变法完成以后,楚国的压力增大。楚国地域广大,与当时的强国魏国,齐国,秦国都有领土接壤。
尤其楚国在获得江汉平原以后,整体上的格局受到北部三个强大国家的压力。而楚国的对手不仅仅是这三个国家,包括长江下游的吴国,越国以及岭南地区的百越部族。若不是楚国根基雄厚,恐怕在江淮之间难以有的如此广大的生存地域。在当时中原地区而言,魏国变法成功,总体上赵国韩国与魏国依然为盟友关系。
楚国不仅北上进兵中原的压力加大,甚至还受到中原三国的挑拨。楚国对于中原三国的作战次数虽然增加,但是败多胜少。这也激发了楚国对于现实状况的变法需求,楚国的一位英明君主楚悼亡继位。最终在楚王的手中,进行了战国时期唯一的一次变法。领导这场变法的除了楚王之外,还有一个叫吴起的军事天才。
战国布衣变法。变法者中唯一的军政全才
吴起是典型的战国布衣之士,他经历太多,早期是儒家子弟,后又成为天下名将,是历史上罕见的兵学家,同时又组织着大国变法,从而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吴起的一生背负过多,有太多流言于一身。这些流言不一定是真的。毕竟当一个人能力超过众人的时候,众人也不可能说起好话。
吴起生于风华之国魏国,少有军理意向。很多人在留言重伤吴起的时候说吴起的家庭拥有千金。曾经很富裕,之后都被他给败掉了,仿佛吴起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我想说的是,吴起出生于卫国,是一个特殊的诸侯国。是由殷商七大族群构成,但是卫国的国君却是周天子的嫡系王族。
最大的特质就是奔走天下的商旅之风,人多闯荡,多见识,多人才。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在卫国,很多人都从事商旅行业,四处周卖。而由于政治上的诸般动荡,使得一个中小商人家庭从家有千金之资,沦为布衣之士十分普遍。因为中小商人家庭是无法经受巨大政治动荡的。即便这一动荡不涉及卫国。只是单纯涉及到中小商旅家庭的主要经商国家,也会导致中小家庭商人破产,吴起家庭便是如此。
少年吴起也如当时所有的布衣之士一样周游列国。这不仅仅是希望能够有君王重用,而是每一个有能力的家庭,在孩子弱冠成年之时都会让孩子出走他国,增长见识能力。这也是很多社会游侠的来源。社会游侠是什么?他们凭着三尺剑行天下之正义。当然,这个正义是他们自己概念当中的。
对于各国的国政也多有干涉,甚至作为门客依附于某一贵族家庭。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在之后要禁止游侠。因为这些人普遍没有法纪,而有一身江湖义气。这种江湖义气,很多时候害人害己,不利于社会稳定。而吴起在游侠以后因为家庭曾经的经商失败而遭人非议,嘲笑,诽谤。吴起一怒之下怒杀30余人,但是这一事件有着太多漏洞。
首先,吴起在当时最多20岁上下,能够一怒之下杀30余人。大家认为可能吗?可能很多人说本就是天下名将,日后能力出众,年轻的时候杀30余人不是不可能。但是我们能用一个人之后的经历去说他成名之前如何如何吗?即便有超强的武力,一个人也很难同时与30个人作战。又不是拍武侠片。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民丰鼎盛浓烈。在《商君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秦国国内私斗成风。而各大战国难道就是软绵绵的吗?在风华卫国也会有很多举族械斗的事件发生,其中也掺杂着各种游侠。他们依附于各个当地的大家族,每当一些地区出现了用水,土地以及税收等民间纠纷的时候。
往往大家族就会派自己所供养的游侠上阵,利益相关方往往大打出手。而吴起做游侠的经历时,恰巧也参与过族群械斗的战争,这场战争共计死伤30余人,而吴起得已全然脱身。这在整个战国时代太普遍了。官府对于民众私动往往也采取放任态度。毕竟很多时候官府的很多官员也与当地的大家族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常拉偏架。
此外,如果吴起能够因为一己私愤而杀死30余人,那么之后作为儒家名士的曾子如何又能够收为自己的徒弟,并且数年。作为儒家名士,曾子怎么可能放任这种杀人犯在自己的手中作为自己的学生,并且自始至终也没有提过一句,这岂不有违儒家选贤识材立德的学派风格。
还有人说,吴起之后连夜逃亡,母亲追到了城门外,双方诀别。吴起发誓不为卿相不负归家。此后,他的母亲真的死了,吴起果然没有回家,并因此而被曾子逐出师门。刚才我们说过,吴起实际上应该参加一场族群械斗受到官府的抓捕。为了保护家人,只能逃亡,而他的母亲也一定被迫回到了自己的族群当中隐秘起来。
双方由于官府的抓捕很难见面,所以母亲去世未能正常处置母亲的问题,正常。在之后,这一问题出现,吴起也并未回到亡故母亲身边尽孝。一方面是因为吴起害怕当年自己游侠而参与的族群械斗等罪名被官府逮住。另一方面,自己如果回家。自己母亲所在的族群也会因此而受牵连。对一个极具责任感的未来统帅而言吴起怎能顾此失彼?
将星升起,吴起的中原名将之路!布衣人士的时代坎坷
之后,吴起出走以后来到鲁国,此时他已经是雄心勃勃的青年。同时,他的父母家庭均已不在。之独身背负着未来的负担。吴起在鲁国做了一些低级军官的职位,并且逐步发展颇具才名。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鲁国国君很想用吴起为将抵抗齐军,但是鲁国的一班大臣却有疑惑,吴起有齐国妻子是否会出卖鲁国?
在这一点上,对吴起的重伤留言,又要开始,认为吴起杀了自己的妻子,求得将权。但实际上依照当时浓烈的民风,深爱吴起的妻子一定因为自己的身份是自己心爱的丈夫无法建功立业自责而自杀。吴起也因此展拓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很快鲁国转危为安。而鲁国的大臣们又开始丑化吴起。原因并不是杀妻求将。如果当时真的因为杀妻而求得将帅的统治权,那么此时,中伤的应该是这一件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鲁国人攻击吴起的理由是鲁国是小国,而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那么使鲁国战胜的吴起一定会成为天下仇敌,所有的国家都会攻打鲁国。吴起能够作战并且战胜齐国,这使得周边国家也很害怕鲁国。我们不应该用吴起。鲁国人为了排挤这一个领军大才,甚至把自己政治和外交上的失败都推给了一个人。
仿佛天下各国对于鲁国的所有不好的原因和状态,都是因吴起一个人而造成的。最终离开鲁国而到了魏国。这时候还是魏文侯变法时期,吴起由于颇具才名,很快被用,大败秦军。魏文侯并不因为吴起身上的流言而对其抱有任何意见,而是妥善运用这一军事人才。夺取了秦国的整个河西。当时强大魏国整个西部战场的领导者军政一把抓。且在不久坐上了魏国上将军的职位。
但是由于魏国的变法不彻底,虽然生产力获得决定性的发展。但是政权内部的各个政治力量十分复杂,只身一人能够得到魏文侯的支持。但是魏文侯以后,吴起立刻失去了靠山。魏武侯为了平衡内部家族势力和贵族力量的纷争,短时间内换了多个丞相。而王族大臣,未来的丞相公叔费尽心思排挤吴起。吴起被迫再次离开魏国而去了楚国。
这对于魏国而言是重大损失,然而这一年是楚国楚悼王的第12年。吴起在楚国做到了令尹的位置。从未来在楚国的变法以及各种军事动作来看,吴起在楚国至少有五年以上的时间。在军事层面上,吴起多次因与魏国战败而士气低迷的楚国军队连胜三晋,楚国力量第一次抵达并固定黄河南岸,深入中原腹地。这便是短短数年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成果。
吴起变法:楚国战国唯一的亮点,屈原永远奢求的高峰!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基本上是仿效魏国进行的。主要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楚国的基础力量是十分雄厚的,但问题在于封地分置,使得国家丧失了应有的凝聚力。对楚国大臣特权太多,封地贵族太多的现象,吴起作出的最经典的概括,那就是贵族上逼主,下虐民,变法的核心就是削弱贵族力量。
首先没收贵族封地,并且将贵族迁到边远地区。第二点,没有军功,不得有爵位。贵族所获军功传三代收,没有永久的固定封地。同时搜集贵族私兵,统一编制国家军队,阻塞私门。扩展国家力量,还要减少国军对于一般封臣的赏赐。并且将一切与军功相挂钩。短时间内整肃楚国朝野。楚国的整体行政机构忠于职守,扭转的楚国过去贪污腐败十分广泛,人情论说充斥朝野政府的形象。
由于对自己年少之时,参与过的械斗和游侠的经历,充分认识到纵横游说之士以及各地游侠对于政权的危害性。所以也出现了诸如打击抓捕社会游侠,尤其是打击贵族游侠的方面政策。使得楚国的思想也获得了初步的统一。但是由于吴起变法过程十分激进,成果十分硕大,但是楚国却没有形成整整一代人因变法而富强的时间。
很多普通民众虽然得到了变法的恩德,但是还没有形成变法的坚定维护者,他们只是获得自己的好处,但是却没有形成新的政权理念以及根基。所以当楚王暴毙以后,吴起在楚国一时孤掌难鸣。在楚王暴毙以后,吴起刚刚获得巨大的军事胜利击败三晋军队抵达黄河南岸。然而,楚国却发布了一道王书,吴起立刻回都。吴起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将面临贵族们的暗杀?
吴起的复仇就在电闪雷鸣间!数千贵族陪葬
我想他是知道的,但是准备不足。吴起会想到贵族们半路截杀,也会想到在王城之内遭遇暗算,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所有的贵族都在灵堂之上公然射杀吴起。这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都没有的现象。对于要暗杀的政敌,从来没有在自己老领导的灵堂前进行公然射杀的例子。吴起情急之下抱住楚王的尸体,双方被射在一起,无法分开。
也不得不说,吴起在情急之下能有如此决断。最终楚王以此罪名大杀贵族数千人。太多参与叛乱的贵族因此落荒而逃,流散各地。新楚王在他的面前,不论是变法势力还是顽固势力,都大为削弱,也因此很快稳定了国内局势。然而变法却夭折了。
虽然变法夭折了,但并不意味着变法的所有好处随之而消失。凭借着半达子的吴起变法成果,楚国依然在此后数十年之内在作战力量上表现的十分亮眼。自己国土的扩张速度也较以前有明显加快,直到秦国崛起并东出以后,这种势头才有所减弱。此外,吴起也一直是后世楚国有识之士的效仿对象和崇拜对象。
包括屈原也一直把吴起视作自己的偶像,多次,也想通过楚王对自己的支持,在楚国实行一场堪比吴起变法的改革。终究是这个潜在的变法者彻底失望,愤而投江自杀。作为战国第一波变法浪潮的军政杰出人士,吴起超过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变法者和军事统帅,也成为战国第一名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吴起变法:一介布衣与君王同死,北并陈蔡,南平百越,饮马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