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先生在讲完宋印之后,接着讲的是金元印,其实,在金元之前,与北宋长期对峙的政权,还有辽、西夏等,如果以宋为正统,那么南宋为元所灭,接下来该谈元印,但邓先生这里说了金印,那么,辽、西夏印也值得一提(其实南边还有大理),我们把它们补充进来。
(《篆刻学》金元印章节)
辽印
建立辽政权的是契丹人,他在916年在中国北方建立契丹王国,到947年改国号为辽,史称辽国,定都上京(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辽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北宋建国之初,辽已立国约四十余年,所辖土地比宋还要广阔,北宋重文轻武,所以辽长期对宋王朝形成极大威胁。
辽国有自己的文字,据说是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所创,所以他们的印章虽借鉴宋制,但也有以纯辽国文字契丹文入印的。也就是说,辽官印分成二类:
(大安二年八月印款的辽印)
1、以汉篆为主的印文款识与宋朝官印类似的印章;2、另有以契丹文入印的,但只占极少数,且多为宋辽两国边境官吏使用的印章。比如:
(辽官印举例)
看,实际上就是宋印翻版,主要特征仍然是九叠。
西夏印
西夏王族源于鲜卑拓跋部,唐时赐李姓,封夏国公,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就是现在的宁夏银川市),西夏也曾雄霸一时,宋时仍是西方大国,到1227年为蒙古族所灭。
(西夏印印面)
西夏民族意识强烈,也有自己的文字,西夏文现在可以在《龙龛手镜》里检索,《龙龛手镜》在宋代因避讳改书名为《龙龛手鉴》,是西夏文和汉字对照的字典。西夏文仿效汉字,
(《龙龛手镜》书影)
西夏印相对特色明显,一眼就能认出是西夏印,但也有九叠特性,文字多不易识。如图:
(西夏文印举例)
金元印
1115年,长期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女真族建国,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南),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1153年统一中国北方,迁都燕京(今北京),1214年又迁都汴京(今开封),1234年为蒙古与南宋联军所灭。
(金印:都提控印印面)
与辽印相同,金官印多半使用汉篆,偶尔也有用契丹文入印的。印侧款识亦偶有女真文,所以,金印制度是在金灭南宋之后继承北宋印制沿袭而来的。
邓先生所举两方金印如图:
(金印举例)
显然,照搬宋印,不但九叠越来越突出,边框也渐渐加粗。
元印
11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任用汉人,遵用汉法,以中都燕京为大都(今北京),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元全面统一了中国。元代官印印文有蒙文、汉文两种,武官用印用蒙文、文官用印则使用汉文或蒙汉文并行,这是因为当时武官以蒙古人居多,而文官里,则是汉人与蒙古人均有。
邓先生所举印例两方,如图:
(元印举例)
注意,元印里的蒙古文和现代的蒙古文并不一样,元印里的蒙古文是忽必烈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它与契丹文、西夏文均不相同。另外,邓先生说元印印文皆用八思巴文也是不对的。因为元印里也有,如图:
(元印举例)
这方元印“皇帝之玺”是蒙文与汉文并存的,而“武平县尉司印”是纯汉文的九叠篆。
邓先生所列印制沿革可以做为资料留查,了解就好,不用强行记忆。
(【细读《篆刻学》】之1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金元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