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贾逵并不算特别耀眼的一颗。出身“世之著姓”的贾逵,比起出身更低的满宠等人来说,却只做到了豫州刺史,建威将军,也不算是个突出的人物。
然而,这或许并不是因为贾逵的能力才干不足,更多的是因为舞台不够大。而这些,终于在他的儿子贾充时得到了改善。然而贾充走上的,却是他的父亲一生最不愿踏上的舞台。
一、曹魏的定海神针
贾逵虽然为“世之著姓”,但年少时家境贫寒,也就是说,算是个没落贵族。贾逵少年时喜欢玩军事游戏,他的爷爷说,小伙子长大后一定是个大将。
历史上,很多名将从小就对军阵部伍、山川地形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长大后也确实成为一代名将或名帅,远的不说,比他早些时候的韩信和稍晚些的邓艾都与他有着相同的爱好。
贾逵或许也这样期待着,而且下了不少的苦功夫。然而,贾逵的仕途并没有那么顺利。
贾逵出仕之初,在绛邑县令和渑池县令的位置上都干得不错,既忠直又有才干。而且也得到了曹操重要谋士荀彧的注意和推荐,曹操本人也曾说,假设太守们都像贾逵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贾逵在太守任上一干就是多年,直到曹操晚年,才转任丞相主簿谏议大夫。然而这并不影响贾逵实现他的抱负。
贾逵对曹魏帝国的贡献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曹操死后。由于继承人曹丕远在邺城,曹操骤然而逝,洛阳不安,贾逵好不容易安定军心,安排青州军和平解散。
这时,曹操次子曹彰却先行来到洛阳奔丧,并询问曹操玺绶所在,虽然曹操生前曹彰并没有夺嫡的意思,但这一举动却明显带有不一般的企图。只见贾逵正色说道:“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要知道,贾逵不过是个谏议大夫,而他面对的是曹操的亲儿子。而当时正是微妙的时刻,如果贾逵不够坚持,或者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曹丕顺利即位建立曹魏帝国,这里面是有贾逵的功劳的。
而第二件事,是在石亭之战。我们知道,石亭之战是东吴一次蓄谋已久的伏击战,然而曹休还是上当了,魏军大败,陆逊又率领吴军在曹休的归途上埋伏。曹休大军有全军覆没之危。
由于孙权准备充分,其他各路军甚至还不知道曹休已经战败。但东关战况让贾逵料定曹休必然已经战败。于是,贾逵率军兼程疾进,多布疑兵,在曹休退军的要道夹石击败吴军,接应曹休败军。吴军以为魏救援大军至,这才放弃了追击曹休。
发生在228年的石亭之战是一次难得的东吴大胜。然而,贾逵在关键时刻减少的魏军的损失,使吴军不敢深入,否则这场战役将会给曹魏带来更大的损失。
这两次事件说明,贾逵不仅行政能力卓越,而且军事才干也不亚于三国名将,而且,贾逵总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可堪为曹魏的定海神针。
二、贾逵的遗憾
无论是君正才能还是对帝国的忠诚,贾逵都无可挑剔。然而,贾逵却总是受到曹魏帝国的不公正待遇。
为曹丕上位做出关键贡献的贾逵,得到了曹丕的赞赏。曹丕以贾逵为豫州刺史,又在黄初二年一次小战后加封建威将军、阳里亭侯。然而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了下文。只有豫州的“贾侯渠”默默的诉说着贾逵的政绩。
石亭之战是,满宠都已经是前将军、假节,而贾逵还只是豫州刺史。然而,这并没有影响贾逵尽忠职守。
在石亭之战中,曹休轻信周鲂致使魏军大败,幸得贾逵力挽狂澜,救曹休于绝境。然而,回到扬州的曹休,却埋怨曹逵救援来迟,与贾逵发生了争执。魏明帝偏袒曹休,和起了稀泥,贾逵虽然无罪,但什么也没得到。
贾逵一直在努力的表现着他的军政才干,多次事实也证明,贾逵的军事能力是很突出的,然而从曹丕到曹睿,就是不重用。
事实上,魏文帝早就发掘了贾逵的才能,准备加以重用。曹休却说,贾逵这个人性情刚烈,和诸将尿不到一个壶里。曹丕居然也就信了,从来没有再动过重用贾逵的心思。
就在石亭之战当年,贾逵病逝。临死之前,贾逵遗憾的说道,我得到国家重大的恩典,却没有斩杀孙权来回报先帝(指曹丕),丧事已经要从简。
虽然刺史也算是帝国的中层了,但贾逵怀着杰出的军事才能,除了石亭之战以外,却始终没有施展的机会。贾逵遗言不提其他,偏偏提军旅之事,不得不说,贾逵是带着毕生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三、贾充为何成了司马氏的股肱?
公元256年,此时距离贾逵去世已近30年,贾逵之子贾充任大将军司马、右长史。
这一年,贾充来到扬州,见到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然而不久,诸葛诞就吼道,你难道不是贾逵的儿子吗?时代受到魏国的厚恩,怎么可以将社稷拱手让人?
原来,贾充早已是司马氏的股肱,此行是作为司马昭的说客,来试探诸葛诞对魏帝禅让帝位给司马氏的反应的。
为何贾逵身为曹魏的定海神针,其子贾充却为何成为司马氏的股肱了呢?
难道是因为贾逵没有得到重用,影响到了贾充的仕途?事实上,贾逵死时,贾充尚未成年便承袭了贾逵的爵位阳里亭侯,入仕之后任尚书郎,不久转任黄门侍郎、典农中郎将。
虽然也不是什么大官,但在当时,或许已经是很多人毕生也达不到的高度。比如刚刚提到的,同时期的名将邓艾,40多岁了才当上了尚书郎。
那么,是不是其他原因,比如说魏晋士族都已经转向司马氏了呢?与贾充同时期的陈泰的态度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陈泰之父陈群与司马懿同为太子四友之一,都是曹丕的心腹,陈泰自幼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关系就很好。然而,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以后,陈泰却态度坚决的要求司马昭惩罚元凶,而不是找个替罪羊。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魏士族大多以为只是夺权,没有要改朝换代的意思,然而随着司马氏的野心逐渐暴露,原来的士族们大多明哲保身,甚至明确反对司马氏,而像贾充这样很快就投靠了司马氏的士族并不多。
贾充早在司马师时代就,已经为司马氏篡权出谋划策,成为心腹,后来更是一心一意的帮助司马昭司马炎父子颠覆了曹魏帝国。
贾逵毕生为了曹魏帝国奋斗,而贾充却铁了心颠覆曹魏帝国,不知贾逵若地下有知,该作何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三国非常父子:父亲殚精竭虑维护帝国,儿子处心积虑颠覆了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