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拿破仑大军席卷欧洲。多次击退反法同盟后,拿破仑废除神圣罗马帝国,将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德意志各个诸侯国家,组织成立莱茵邦联并自任护国主。此后不久拿破仑失败,莱茵邦联宣告瓦解。
1915年维也纳会议后,组成新的德意志邦联,目的是团结在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后余下的大德意志邦国。邦联成员国由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三百多国剧减至三十九国,并确立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下图为德意志邦联(红线以内),蓝色为普鲁士王国,黄色为奥地利帝国
19世纪德意志邦联
奥地利首相领导的州联议会,定期在法兰克福举行会议。事实上,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经常代表“首相使者”领导议会,操控邦联的大权。尽管成为了德意志邦联的主人,但是衰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已经成为欧洲各国的革命目标。
19世纪,民族主义在德兴起,德意志统一运动开始萌芽。运动的支持者提出两种统一方法:把包括奥地利这个多民族帝国在内的德意志全境统一建立大德意志;或是在普鲁士领导及统治下建立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
1861年意大利的统一给德意志诸国,尤其是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北方诸国以很大的影响。同年威廉一世即位,次年俾斯麦出任宰相。在他们周围还有隆恩、毛奇等军事将领。俾斯麦等人选择了两种方案中小德意志的统一战略。
俾斯麦、罗恩和毛奇(从左至右)
1866年6月,普奥战争爆发。战争仅仅进行了七个星期,所以又称作“七周战争”。战事主要集中在波希米亚地区。7月3日,普鲁士军队在克尼格雷茨战役(又称萨多瓦会战)关键一役打败奥军。奥军人数有优势,死伤人员却是普军的七倍,皆因普军装备优良、战略得宜。奥地利溃不成军,不久后被迫求和。
8月23日,普奥双方在布拉格签订条约,战争结束。条约规定,奥地利不得干预德意志之内政,并解散德意志邦联。奥地利允许以普鲁士为首于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不得参与或干预。普鲁士兼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公国及法兰克福。
1866年9月普鲁士在柏林举行胜利阅兵
普奥战争结束了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导地位,并将哈布斯堡王朝的影响力逐出德意志地区,而普鲁士则成为新的主人。原本德皇威廉一世打算乘胜攻入维也纳,但俾斯麦立劝不应该急于求成,因而布拉格条约对奥地利相对来说条件是比较宽松的。
取得普奥战争胜利,普鲁士向同统一迈出坚实一步。只有南德四个邦国仍然处于法国的影响力之下,没有有加入此后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联邦。故此普鲁士只需要解决法国的威胁,便能完成统一事业。
普奥战争后德意志形势图
图中深蓝色为普鲁士,其盟友为浅蓝色,红色为奥地利,其盟友为粉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866年8月23日,普奥战争结束,德意志拉开统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