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马关条约签署后,李鸿章留下一番话,伊藤博文坦言:我不如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的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扩张之路,而其首要的目标则是对准中国,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日之间频频展开摩擦,当时双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实现自己富强,因此在洋务派的领导下,建立诸多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并筹建了北洋舰队,而日本同事也在建设自己的军队,并继续与中国制造摩擦。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但日本先下手为强,最终中日双方大战爆发,由于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被称为是甲午战争,而我们所熟知的黄海大战,实际上只是甲午战争的一部分,这一战中,不仅仅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最终还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及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失败,清廷统治者负有重要责任,特别是李鸿章在军事上一切保守的行为,使得日军得以长驱直入,但李鸿章在签署条约过程中,与日本据理力争,其与伊藤博文的一系列对话,也影响了中日两国历史的走向。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被授命为和谈大臣,甚至被授予割地赔款的全权,但李鸿章仍然寄希望于尽可能的斡旋,与日本周旋,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被刺血流如注,凭借这一枪,李鸿章为清政府省下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实际上在和谈过程中,由于清政府本身是战败国,因此在谈判中受尽屈辱。

李鸿章拼尽全力想要为清政府保全最后的脸面,但日本人坚持3亿两白银赔款,并割让台湾、辽东半岛,即便是后来中枪以后,日本人虽然愿意减少赔款,但却坚持非割让台湾岛不可,李鸿章当场破口大骂:如果执意要割让台湾岛,那么将来日本和中国就会结为世仇,不管何时都会洗刷今天的耻辱。虽然这句话看似绵软无力,但实际上后来却基本上实现。

在谈判期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有过一番谈话,谈话间隙提到了此前1884年,日本欲对朝鲜用兵想要和李鸿章谈判,但被李鸿章拒绝这件事情,伊藤博文当时提到,曾建议中国从速改革,如果不然我国必然会迎头赶上,如今十年过去,这句话已然实现。李鸿章叹了口气,其实对于中国改革,他本身也有心无力。

他对伊藤博文说,不是我不想改革,而是中国太大了,不像日本那样上下一心,如果易地而处的话,结果会怎么样,伊藤博文也叹了口气,易地而处的话,李鸿章会比他做得更好,而他却不一定能有李鸿章干得好。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前,曾对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而中国人实现了这句话,则是要在50年以后。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马关条约签署后,李鸿章留下一番话,伊藤博文坦言:我不如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