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参加一大会议的时候只有20岁,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但他还不是与会代表中年纪最小的人,最小的人名叫刘仁静,当时只有19岁。
刘仁静从小思想就非常先进,喜欢阅读进步刊物,而他最喜欢的读物就是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后来刘仁静考进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而且还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一员。
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议召开一大会议的时候,当时我党最大的两个领袖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但遗憾的是,这两个人当时都没有时间,其中李大钊就想找自己的两个学生代替自己去。
第一个人就是李大钊的得意门生张国焘,他当时是北京学联主席,地位已经不一般,所以他去非常合适。
第二个人本来定的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二师兄邓中夏,但是邓中夏没有时间,他要去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的一个会议。接下来就轮到了三师兄罗章龙。罗章龙是颇有名气的工人领袖,不过他当时正在组织工人罢工的事,所以也没有时间。李大钊又一连问了好几个学生,结果大家都没有时间,最后李大钊就找到了年纪最小的刘仁静。
刘仁静当时年轻气盛,对这种事情都非常热衷,所以立刻就答应了。
有这样的经历,按理说刘仁静在我党的前途会非常光明,但是在第二年他就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因为刘仁静精通多门语言,所以陈独秀在参加苏联的共产国际会议点名要带上刘仁静,让他担任自己的翻译。刘仁静本来就是陈独秀的超级粉丝,所以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在苏联,刘仁静结识了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虽然也是苏联的重要人物,但他却是斯大林的死对头。而刘仁静偏偏很崇拜托洛茨基,甚至在托洛茨基被苏联驱逐之后,他还专程去土耳其拜访托洛茨基,而且一呆就是一个多月。
结果回国之后刘仁静就以“托洛茨基的代言人”自居,和国内的共产主义越走越远。这也注定了刘仁静此后的经历会非常坎坷,他不仅脱离了组织,还投靠了国民党,但始终不受任何人待见。一直到1949年,他才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回到了北京。
组织对他还是非常宽容的,安排他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还担任过人民出版社的翻译。最终刘仁静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去世,终年85岁,不过他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一大代表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他是一大最年轻的代表,后却走了歪路,建国后受组织照顾活了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