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达
长剑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剑技进入成熟阶段的象征。从春秋末期到两汉间的数百年间,长剑短剑并世而存,出现了风行海内的“击剑热”,形成了为士太夫所尊从的“剑崇拜”,这个时期可称为我国历史上剑的黄金时代。
剑村藏中国古代刀剑
太史公以“论剑”与“道”相提并论,又产生了名为《剑道》的专著,这两点可以视作“黄金时代”的主要标志。剑既有短、长之别,那剑技家们必然会根据个人的传授、功力、尚好而有所选择,有的喜用长,有的喜用短;或以长制短,或持短破长,都会成剑技总体内容的构成部分。
《史记·司马相如传》司马贞《索隐》引《吕氏春秋·剑伎篇》来解释“击剑”二字时,说击剑是:“持短入长,倏乎纵横之术也。”这里“持短入长”四个字,前提既然是“击剑”,“长”字必不指戈、戟类长兵,而是指“长剑”。显然,这四个字主要是从短剑破长剑的角度来看待击剑技术的。
但无论何种论述与记载吧,目前可见的所有中国古代刀剑技艺,无疑是单手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的,甚至连留存的明代中后期制式刀剑,也大多数为单手所持用。入清后更是如此。这是不争的事实。
说剑斋藏明清刀剑
亦禅道馆藏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持短入长,倏乎纵横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