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
斜日,
门外马蹄声疾。
林栖鸟尽飞还,
霞彩红衔远山。
山远,
山远,
莫怪行人归晚。
—— 明代 · 姚广孝《转应曲》。
这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古诗。今日读来,似乎风景就在身旁。
从这首诗中,谁能看出,这是一位自幼入佛门修行,却又精习儒家和道教知识,后辅佐大明王朝的燕王,逆境中崛起,开创大明王朝200年国运,功高一等之人。
后明成祖令其还俗,他却仍居寺庙之中,寺庙紧邻明皇城,皇城还因为让出寺庙地界而失去西南一角。
明成祖朱棣很是尊敬他,从不称其名,而称少师。
他84岁高龄圆寂之后,仍恩荣有加,朱棣御令为其建墓塔于西山之旁,永定河之畔。
此人是何人?
本文解密,此人为僧人道衍,后被明成祖朱棣赐名广孝,全名为姚广孝。
姚广孝(1335年~1418年),苏州府长洲人,幼名为天禧。
年十四岁时,便在苏州妙智庵剃度为僧,释名道衍,字斯道。
姚广孝堪称奇人,他精通阴阳术数,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后人认为姚广孝素有奇志,出家为僧只是一种掩护手段。
明洪武年间,姚广孝随从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于庆寿寺。
然而姚广孝在此其间内,却常居燕王府中,史料记载,他曾时时屏去闲人,与燕王密语。
明建文帝时,姚广孝劝燕王举兵反抗,称此举方能免于刀俎。
事实证明,姚广孝果然是奇人,他为燕王策划或战或守之机宜,甚得当。
在燕王朱棣南征之时,姚广孝辅佐燕王的世子居北平防守,守御甚固,南军虽强力围攻仍未能得手。
明成祖得胜即位后,论功,姚广孝被评第一。遂被拜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
但姚广孝却不肯蓄发,仍常居于僧寺中,按僧人制度严格要求自己。
此后,永乐帝命姚广孝负责监修《太祖实录》,并负责主持修编《永乐大典》。
姚广孝工于诗,可称为诗人。
姚广孝去世后被谥为恭靖。著有《逃虚子集》,亦名为《姚少师集》。
姚广孝墓塔座落在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东约600米处。
永定河在其东侧蜿蜒流过。西山如屏障一般在其西侧耸立。背靠西山,东观大河,地理位置极佳。
姚广孝塔为砖构八角形九级密檐式,近观之,可见清秀挺拔,极为壮观。
在塔前30米处,矗立着螭首龟趺的神道碑。额篆书:“御制容国公神道碑。”碑文是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十三日由明成祖亲撰碑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北京密码:西山之东,永定河之西,大明永乐帝谋士姚广孝墓塔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