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唐名将高仙芝:据守潼关而不战,最终被唐玄宗斩杀

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高光时期,在唐代我国不管是疆域、文化、经济还是世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即便到了当代,海外华人还被称之为"唐人"。唐玄宗本是唐朝中期较为伟大的皇帝,在位期间王朝一度欣欣向荣,出现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只不过到了执政后期开始显得昏聩,也不再执着于政务,导致唐朝藩镇割据问题日趋严重,最后又因为处置不当引发了"安史之乱"。以安禄山为首的藩镇军队公然反唐并且攻占了洛阳。在王朝将倾之际唐玄宗命令远在西域的大将高仙芝出潼关迎战叛军,不过高仙芝却带领军队据守潼关不战,唐玄宗一怒之下斩杀了高仙芝。这个事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那么高仙芝据守潼关不出究竟是抗命误国还是符合时宜的呢?

安史之乱局势图

据守不战实属无奈

高仙芝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第一,当时他手下的大军虽然精锐但是在西域的时候刚刚同黑衣大食也就是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高仙芝的兵力远不如阿拉伯人,在归国途中也相继和叛军有过多次作战,到达潼关之时已经是疲惫不堪。值得一提的是,高仙芝手下军队有一部分要防御吐蕃,在唐代历史上唐军多次击败吐蕃,两个国家的恩怨深厚,如今唐朝面临内乱吐蕃很有可能趁机来袭,因此驻守潼关的部队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都算不上有优势

唐玄宗逃亡

第二,从地图上来看,安禄山等人占领的地区北方几乎没有什么很大的外部威胁,因此和唐军作战都是倾巢而出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能用很短的时间就从范阳攻打到洛阳的原因。此时叛军时期正盛,人数众多,而且内部的范阳军士又大多来自燕赵之地,民风彪悍战斗力十足,是典型的精锐之师。高仙芝的部队和其相比就好比是一帮新兵,士气低迷战斗力不强,很难和叛军直接展开决战。

影剧:高仙芝带兵

内外交困,命运注定

《旧唐书》:"羯贼犯顺,戎车启行。委任失所,封、高败亡"。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唐玄宗作为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时局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此前对安禄山十分器重,甚至和亲人没有什么区别,安禄山因此很快进入到了权力中枢并且成为了封疆大吏。正是由于安禄山的反叛让本就昏聩的唐玄宗更加不信任封疆大吏,在调派高仙芝作战的同时他还安排了一位根本不懂军事且贪婪无比的大臣作为监军试图监视高仙芝的一举一动。这个监军没有才能且贪婪,在国家存亡之时仍旧不忘向高仙芝讨取贿赂,高仙芝自然是拒绝的,这也就有了监军上奏污蔑高仙芝的事情。监军对唐玄宗说高仙芝据守潼关是怯战,甚至是和叛军遥相呼应,这让唐玄宗很紧张,因此下旨斩杀高仙芝,自己跑到了蜀地。

潼关古战场遗址

总结

从全局来看高仙芝精锐不再,关中守军战斗力不足,实在难以抵抗叛军。主动据守潼关利用险要的地势来阻挡叛军是明智的选择。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消磨叛军时期并且让北军有进攻范阳的机会,当叛军军心涣散之时就可以出潼关勤王,南北唐军会师也就能光复唐王朝,只可惜高仙芝没有等到这一刻的到来。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唐名将高仙芝:据守潼关而不战,最终被唐玄宗斩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