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扒着门缝看历史:扮猪吃虎的乐毅,一战成名

扒着门缝看历史

扮猪吃虎的乐毅,一战成名

诸葛亮未出山时,在卧龙岗一边种田一边读书,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辅佐齐桓公的名臣,他的功绩人尽皆知。而乐毅呢?虽然历史上也很有名,但他的事迹却很少有人知道。

乐毅生于战国后期,是魏国大将乐羊的后人。乐羊战功赫赫,被魏国国王封赏在中山国,后来中山国被赵国吞并了,乐氏家族又稀里糊涂地从魏国人变成了赵国人。

乐毅从小喜爱军事,痴迷于研究兵法。成年之后,出去找工作。刚好当时燕国刚被齐国打败,燕国国王燕昭王招揽人才,准备找齐国报仇。乐毅趁机来到燕国,因为是名将之后,燕昭王封他为副宰相,可谓平步青云。

但乐毅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整天召集一帮朋友吃喝玩乐,喝酒行令,吵得街坊四邻都不得安生,政务更是一塌糊涂。

有人问乐毅:“国王封您做副宰相,您却天天吃喝玩乐,不考虑带兵打仗的事,岂不辜负了国王的一片苦心?”

乐毅却满不在乎地说:“战场厮杀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我已经做了大官,只管好好享受就对了!”

大家都嘲笑燕昭王,费那么大劲儿招贤纳士,结果招来一个只会吹牛不干正事的酒囊饭袋。

过了几个月,大家渐渐把乐毅忘掉了。有一天,乐毅忽然悄悄拜见燕昭王,请求秘密训练军队。燕昭王这才明白,乐毅之前的所作所为,是为掩人耳目,让大家放松对燕国的警惕。于是,将兵权交给乐毅。

乐毅很快便将燕国军队训练成了一支虎狼之师,每个士兵都是以一当十的勇猛之士,堪称古代版的特种部队。燕昭王任命乐毅为大将,攻打齐国。

齐国还不以为然,认为小小的燕国,翻不起多大浪。结果,燕军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摧枯拉朽般将齐国大小城镇一一攻破。不到半年,燕军几乎将齐国全境拿下。谁也没想到,燕军的战斗力竟然如此之强,而乐毅,也随之名震天下。

这时,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燕惠王听信谗言,怕乐毅功高盖主,就把他撤了职。

乐毅走后,燕军一蹶不振。齐国很快反败为胜,并收复全部失地。这时候的燕惠王,吃了败仗不说,还得跟人赔礼道歉,签各种不平等条约,肠子都悔青了。(文/书香遍野)

小链接:

扮猪吃虎:这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开始装出弱者姿态吸引你的注意力,引你上钩,然后当你在他面前时,给你致命一击。简单地说就是隐藏实力、装得很愚笨,让对手轻敌后轻松将其拿下。

陇原红色遗珍

一枚哨咀 游击队印章

本文由省委党史研究室李垚、宁县党史办李晓勇根据《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及当地人口述编辑整理,图片由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提供。

1935年三四月间,正值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展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时期。国民党一O五旅冶成章部的一个营进驻合水县六寸塬,打算在摸清红军情况后,参与“围剿”红军主力。

六寸塬是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土塬,有很多小山包,形成一道山梁。国民党军驻防此地,极大限制了红军游击作战空间,还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带来了新的威胁。

合水县游击队领导得知这一情况,认为必须将情况摸清并及时报告主力部队。

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合水县游击队一名队员肩上。但怎么才能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这让拿着盖有“合水县哨咀游击队”印章路条的游击队员一时犯了难。原来,穿过红军游击区必须要有游击队开具的路条,但是国民党军也在途中设置了封锁线,万一路条被搜出,不但会引起国民党军警觉,而且侦查送信任务也无法完成。

“怎样把路条保护好”就成了游击队员担心的一个问题。后来,他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路条卷起来,缝在贴身的衣物里,这样既可以躲避国民党军的搜查,又可以保护好路条。

他先化装成六寸塬山梁下村庄的村民,利用跟国民党哨兵攀老乡的机会,了解了国民党军驻防部队的兵力、意图等信息。之后,巧妙穿越了国民党军数道封锁线,把重要信息及时送到了红军主力部队,圆满完成了游击队赋予的任务。

合水县哨咀游击队印章后由宁县胡振德老人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该印章为木质,呈长条形覆斗状,面长9厘米,宽2.3厘米,厚2.5厘米,完整。印面阳刻有“合水县哨咀游击队”八个宋体字,竖排一行,布局严谨而厚重。印章现属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

如今,我们虽然没法详细了解胡振德老人获得印章的经历,但是这一枚印章无疑成为重要的历史印记,见证了当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轻松一课

靠改革服装强大起来的赵国

在“战国七雄”之中,赵国是中后期才逐渐强大起来的国家,它与秦国的争霸持续了几十年,是当时阻挡秦军东进的主力。但是在战国初期,赵国夹在燕国、齐国和魏国之间,强敌环伺,发展很困难。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进行果断的军事改革,扭转了形势,使赵国强大起来。

赵武灵王非常想振作赵国,他即位之后,立刻向大臣们说:“我们东南有齐、中山;南有韩、魏;西为秦、林胡;北为楼烦、东胡;东北为燕。四面八方全是敌人,自己要是再不发愤图强,随时都可能给人家灭了。我打算先从改革服装着手,接着再改变打仗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改革服装会影响作战方法呢?原来以前中原的这些国家打仗,都没有正式的骑兵,战车部队是机动性最强的兵种,战车上的士兵穿着大袖长袍。可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经习惯了骑马射箭,他们穿的是窄袖的马褂和短小贴身的裤筒,来去如风,速度和灵活性都有很大提升,这种灵活的作战方式让与他们接壤的赵国人吃了很多苦头。

可是大臣们都不同意,认为衣服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万万不可改变;而胡人在他们看来更是野蛮的民族,绝不可以学习胡人的文化和习俗。赵武灵王说:“我不怕别人嘲笑我背叛祖先的文化,宁可让大家都嘲笑我,也要让国家变得强大。”于是赵武灵王带头做示范,穿着小袖子的短衣上朝。

赵武灵王第二件向胡人学习的事,就是骑马射箭。他亲自穿了胡服,骑上马,在马上练射箭。不到一年工夫,赵国军队的骑兵就训练成了。军事改革成功后,赵武灵王亲自率兵攻打中山国,后来赵武灵王又收服了临近的几个部族,接着打发使者去联络魏国、韩国、齐国和楚国。赵国就这么强大起来了。(文/吕嘉文)

鲜鲜历史

籽瓜:想当年是用拳头砸着吃的

有一种瓜曾被这么粗豪地、酣畅淋漓地享用过:蹲在瓜摊边,选一只瓜用拳头砸开就可以放开吃了,能吃多少吃多少,只有一个条件——把瓜子给摊主留下。这种瓜是用拳头砸开吃的,因此被兰州人称为“打瓜”,从瓜贱子贵的情况看,我们该明白了,这种瓜就是秋天上市的籽瓜。

用拳头砸开几乎是白吃的这种美事早就没有了,算来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随着知识的更新,观念的改变,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以取瓜子为种植目的的瓜,其瓜瓤的营养价值一点不比西瓜差,甚至有其他瓜果没有的功效,籽瓜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具有健脾润肺的作用,又因为低脂低糖,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肥胖的人有很好的辅助医疗作用。也就是说,吃籽瓜可以降糖减肥。这么好的瓜岂有继续白送之理?现在籽瓜可是与西瓜一样称斤论两卖了。

当然,籽瓜毕竟是籽瓜,它主要的价值自然不是药用价值,而是其经济价值。甘肃靖远的籽瓜瓜子,就是俗称的靖远黑瓜子,是甘肃著名的特产,以瓜子的片大、皮薄、板平、肉厚、乌黑发亮、味香、品质优异等特点而著称。兼有果肉之美与瓜子之香的籽瓜在瓜果界算得上独一无二吧,这种独一无二的瓜果是甘肃特产,西北特产。尤其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兰州大板瓜子,靖远作为重要的原料供货地,成为甘肃省主要的大板瓜子生产基地。

籽瓜虽是甘肃特产,但追根溯源,它的原产地却不是中国甘肃。籽瓜原产地在非洲西南部卡拉哈迪沙漠中,唐代经由丝绸之路才传入中国。因为甘肃地区有适于籽瓜生长的土壤气候条件,此舶来品渐渐成为甘肃的“拳头”产品。(文/解语花)

涨姿势

胶漆之交

陈重与雷义,两人都是东汉的名士,好朋友。 汉顺帝时,雷义被举为茂才,而雷义向刺史提出要把这个头衔让给陈重,刺史不答应,于是雷义也放弃了茂才的头衔。后来两人一起被举为孝廉,又一起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来雷义因代人受过,被免官。陈重见雷义如是,也称病告退。两个人的友谊就是好到了如此的地步。当时人们都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陈与雷。” 蒙学中有谣曰: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胶漆相投,陈重与雷义。( 文/百城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扒着门缝看历史:扮猪吃虎的乐毅,一战成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