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853期】
篇首语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年8月15日,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日子。为深刻铭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重温伟大抗战精神,凝聚慷慨前行的意志力量。这一天,“我们的太空”推出“山河无恙,吾辈自强”网宣活动主题专栏《天地英雄气》,和广大钛粉一起,在回望光辉历史中找寻革命初心,在礼赞热血英雄中展望征途如虹。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大厦将倾,有人杰高擎;乾坤颠倒,看猛士冲锋。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丰碑,是榜样的引领。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无数勇敢的人们为了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英灵永垂不朽。正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天地英雄气》栏目推出第三篇专稿,让我们通过一位测绘老兵的回忆,重回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题记
壬辰年农历八月,是老领导张国器百年诞辰。听到这个消息,我思绪万千,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我们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纯真、弥足珍贵的战友之情。
一、 领导—良师
1940年6月,冀南军区派我到延安学习。途经太行桐峪,总政对我进行审查后,便决定把我留在太行,由八路军总部介绍到总政直属印刷厂(野战政治部印刷厂)测图室工作。我第一次见到了张国器同志,他是那里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从此,我们在一起工作战斗了7年之久。他年长我10多岁,高大英俊、说话和气,对我的关怀胜过兄长,既是领导又是老师。
测图室绘制的
军用地图
绘制军用地图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要将山川、河流、房屋、道路、地形、地貌用不同的线条,以一定的比例划分出来,再标上漂亮的文字,不得有半点差错,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其难度可想而知。我当时只有17岁,文化水平低、身体弱又高度近视,张国器同志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手把手地教我写字、划线。在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耐心安慰并鼓励我;在他的帮助下,我逐渐对制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八路军总部测图室旧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逐步掌握了各种技巧,能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看到我的进步,他非常高兴,开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我独立完成。工作之余,他经常督促我锻炼身体,以适应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在他的教育下,我由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制图员,以后担任了组长、股长、队长。这些,都是张国器同志培养教育的结果。
二、渡过难关,胜利完成任务
从1942年春季开始,太行地区持续干旱,全区秋收只有二成左右,受灾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灾民达数十万。日伪军疯狂地抢夺粮食,对根据地展开残酷的经济封锁。灾民大批涌入根据地,造成粮食奇缺,许多灾民饿死、病死……
1942年3月,测图室绘制的军用地图
那个时期,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部队口粮得不到保障,每人每天只有三两多(十五制,三年不发军装,每年只发三尺布),万不得已只得用麸皮、野菜、苞米杆充饥……张国器股长经常领着我们挖野菜,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革命道理,鼓舞我们的斗志。他带领我们战胜了缺吃少穿、天寒地冻的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太行形势图》和大批军用地图的艰巨任务,得到了太行军区的表彰,特别奖励我们每人一件衬衣。
三、生死之交,永世难忘
我们身处太行,日军经常出动大量兵力对我们进行“铁壁合围”扫荡。八路军总部更是敌人围剿的重点,常常是我们刚坐下,敌人就开始袭击,一天不知要转移多少次。
1942年5月23至24日,得知敌人又要对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命令我们印刷厂就地分散,连长和张国器带领我们提前将机器设备掩埋转移,保证了器材设备的安全。然后,又带领我们隐蔽在麻田“峧沟村”树林里。因为树林不够茂密,白天敌人的飞机低空盘旋侦察,很容易被发现,连长命令我们再次转移。
蛟沟村村牌
在一位“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翻山越岭,在山上山下,走来走去,白天钻山洞,晚上行军。我高度近视,体质又差,又困又饿,深一脚浅一脚,疲惫不堪,不知东西南北地走呀走……实在走不动了,张国器同志就会拉着我,推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进,真是人困马乏,又累又饿又渴……
第二天凌晨4时,大家渴极了,经连长同意,我们跑到山下找水喝。我和张国器同志来到村东一里外找到一个水坑,拨开水面泛起的一层绿厚沫,不顾一切地喝了个饱。然后,返回村里,却听到村东边响起了枪声,还能听到鬼子“叽哩哇啦”的叫喊声;这时,村西也响起了枪声,我们意识到被敌人包围了。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印刷厂反日军“扫荡”坚壁清野的铅字
张国器分队长立即告诉我,必须马上转移。但为时已晚,敌人已从四面围上来了。枪声越来越近,眼前是一座高四、五米的悬崖,张国器果断地命我:“跳!”说着他第一个跳了下去,我也不顾一切地跳了下去。幸好崖下是刚犁过的松软黄土,我们得救了。接着他带着我连续跳下几道土崖和一道梁子,逃出了鬼子的包围圈。可惜后面的几位同志来不及跳崖,被敌人俘虏了。我们制图室的宋磊(女)同志就是那一次被敌人抓到,后来壮烈牺牲的。
八路军测绘女烈士宋磊素描图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这次转移的总指挥,他壮烈牺牲在麻田的十字岭上,离我俩只有几十米。
左权将军(左)
十字岭(右)
我能有幸逃出这一劫,是和张国器同志兄长般的照顾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的大胆、果断地指挥,我早就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下。我们的生死之交,永世难忘。
四、幸福的聚会
1947年7月,在完成大别山地区制图后,我被分配到前线三纵队司令部任情报参谋,从此和这位朝夕相处、生死与共、情同手足的张国器科长分开了。此时,真是难舍难分……
张国器绘制的《敌情分布图》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有书信来往。回顾我的一生,能在各个历史阶段、各种不同岗位取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不犯错误,永远跟党走,与张国器同志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分不开。
陈辉光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一段往事。离休后的1997年10月,我和老伴去北京旅游,在抵达北京的第一时间,我们便去看望了老领导张国器,当时,他已85岁高龄。一见面,他就认出了我,我们握手拥抱,喜极而泣。他亲切地说,“到了北京,就到了你的家,吃住行我全包了。“第二天,他派车接送我们参观长城。如今细想起来,那时,他已有病在身,还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老部下,真是感人至深。
张国器与老战友合影
老领导!张国器!在您百年诞辰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权且当为我献给您的生日礼物吧!
作者简介
陈辉光(1924—2019)河北广宗县人。1938年5月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指挥部作战科测图室、129师司令部作战科制图股、太行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制图股、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制图科,制图员、组长、分队长、股长等职。离休前任四川省气象科学院研究所所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天地英雄气:生死之交,永世难忘『山河无恙,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