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34册连环画《兴唐传》,每一册情节都十分紧凑,前三册以秦琼为主线,逐步引出各路英雄好汉。第四分册《伍建章骂殿》,暂时将秦琼及其众兄弟搁置一边,镜头转向隋朝宫廷——
本册再次由傅伯星、来汶阳、王重义三位画家联手绘制,封面图中,铁骨铮铮的直臣伍建章,一身白衣,怒斥昏君奸臣,置生死于度外的悲壮气概令人动容。
上册讲到,秦琼、柴绍等人挑了丞相府,趁乱逃了出来,遇上追兵,一路冲杀。他们道路不熟,钻进一个死胡同,等他们转头时,赫然发现宇文成都骑着高头大马堵在巷口。
这幅图有点意思,宇文成都肩部以上不在画中,画家仿佛摄影一般,选了一个近距离仰视视角,这样一来,可不就拍不到宇文成都全身咯。类似这种构图本册中不止一次出现。
一直想找宇文成都比武的雄阔海不知从哪钻了出来,一棍打得宇文的战马不住后退。秦琼等人趁机跑走,并吆喝雄阔海一起逃。
七人慌不择路,躲进昌平王府中。幸好昌平王邱瑞正是秦琼的姨父,上一册讲过他们相认的事情。图中家丁、士兵,都比较高大壮实,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尚武之风。
躲过搜查,又在王府待了几个月,风声渐平后,秦琼等人告别昌平王,离京而去。图中可以看到,每逢离别,必有归雁,这大概是画家们的一个小默契吧。
秦琼等人之事告一段落,画面切向隋朝宫廷。太子杨勇遭到陷害,皇帝想废长立幼,立更讨他喜欢的小儿子杨广为太子,被大臣阻止。
杨广当然不肯罢休,勾结丞相宇文化及,又竭力讨好母亲独孤皇后。图中独孤皇后妆容精致,略显富态,有异国情调,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可见画家在造型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
经过杨广的苦心经营,皇帝终于废掉太子,改立杨广。史书记载,旧太子杨勇为人宽厚仁和、率性坦直,若由他继承皇位,隋朝也不至于三十几年即亡,重蹈秦朝覆辙。
越王杨素为讨好皇帝,大兴土木,抓来十万民夫,没日没夜驱使干活。画家以低首弯腰的苦工视角构图,监管士兵高高在上,只能看到半身。这种构图前面也出现过,算是本册的一个特色吧。
杨广变本加厉,先弑君父,再害兄弟,终于登上觊觎已久的皇位。
登基之日,老臣伍建章一身缟素,手持哭丧棒,边哭边走上殿来。演义中,伍建章是开隋九老第一名,武功盖世,其儿子和侄子也是隋朝排名前几位的好汉。
杨广也不敢怠慢,嬉笑着好言安抚。图中杨广侧脸显出赔笑的表情,十分生动。
画家再次以近景仰视构图,展现伍建章的凌厉之态,图中宫殿圆柱倾斜,仿佛被伍建章的神威震慑得摇摇欲坠。
人物情绪稍稍缓和之后,画家改用近景俯视,使画面冲突不那么激烈。根据人物情绪来合理调整构图视角,可见画家的经验和功力。
伍建章棒打宇文化及,杨广再也无法忍受,喝令手下拿下伍建章,却没人愿动手。图中军士长矛东倒西歪,不再如前面图中看到的那样笔挺。画家通过这种细节描绘军士无所适从之态。
宇文成都受杨广之命,抄伍家满门,他有意拖延时间,想让伍家人逃走,可伍家无人肯走,个个束手待擒。图中宇文成都虽然持剑进门,但眉头紧皱,流露不解和无奈之情,极为传神。
伍家公子伍云召镇守南阳关,接到伍家满门被斩的消息,既痛且怒,决定起兵造反。
伍云召让手下伍保去请堂兄伍天锡出山前来相助。图中马蹄踏得溪水四溅,骑士咬牙皱眉,急切之情跃然纸上。本册到此结束。这种结束场景像极了影视中一集结束的画面,仿佛声音渐远,字幕即将升起。
有点意外的是,三位画家竟忘了落款。前几天说过,傅伯星、来汶阳、王重义三位在参与的总共十二本分册里,每册结束,必有落款,颇显趣味。不过唯有本册,他们大概是忘了,也算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连环画《兴唐传》之《伍建章骂殿》,人物神态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