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的皇帝,很多人都会想到"奇葩"。但是事实上,明朝的皇帝中有一些是非凡的人物,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是。比如宋仁宗——朱高炽。朱高炽虽然执政的时间很短,仅仅9月,却获得了诸多盛赞,这一点从寺庙名称即可得知。那么,朱高炽在位期间做了些什么?为何能够得到后世赞扬?
宋仁宗画像
宋仁宗:开启"仁政宣治"
朱高炽虽然执政仅一年,但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改革,使国家逐步富裕起来,人民安居乐业。明仁宗在处理国家政治事务、重视人才方面,为其子明玄宗树立了榜样。后人对父子的事迹赞不绝口。因此,有人说仁宗开启了"仁政宣治"。
《明史》: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
在国民经济方面,宋仁宗为了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将郑和下西洋,将国都迁回南京,取消一切外交和采购活动。在用人方面,他还恢复了一些重要的忠臣,虚心接受谏言,奖惩分明。它还赦免了参与靖南战役的无辜大臣及其家属,并免除了灾区的税收。同时,修改调整了国家法定刑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处罚,实行从宽处理。军事上,重新部署部队,建立南京卫戍体系,停止大规模军、事使用,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在朱高炽成功登基后便下令修改朱棣曾经的法令,反而推行儒家思想,任用贤能,鼓励官员们积极进言,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当时的朝堂十分的开发,百官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朱高炽也乐于听从官员的意见,十分具有明君之范。
宋仁宗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的转折:镇守北平的功劳
朱高炽掌管北方时,建文皇帝派他的将军李景隆去攻打他。此外,他还用软硬兼施的方法给朱高炽写了一封信,并以封王的头衔为诱饵诱使他投降。朱高炽虽然只有1万人驻守,但一点也不怕。首先,他把这封信直接交给了远征的朱棣,表明他不打算投降的决心。随后,他积极与部下商量,虚心采纳意见,与李景隆英勇作战。当然,最后北平被抓了,李景隆退了。这种功劳在那些大臣心目中非常重要。如果大本营失守,在国外作战的士兵势必士气低落,士兵没有士气还怎么打仗?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朱高炽为后来朱棣的登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朝兵力图
在朱棣皇帝成功登基后,他就得开始考虑建关于立太子的问题。虽然他不喜欢朱高炽,但他看到了朱高炽为保卫北平所做的贡献。另外,朱棣最后让朱高炽当太子,这让朱高煦非常不满。朱高煦后来诽谤太子的不道德行为。朱高炽当政时说,他没有履行皇帝的命令。朱高炽对一再诽谤他的弟弟并没有怨恨。朱棣做了违法乱纪的事后,他为朱棣辩护。真是以德报怨,朱棣很满意。当然,朱高炽之所以能登上王储宝座并最终登基,与朱棣对长子朱瞻基的爱有关。如果朱高炽被废除,朱瞻基就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事实上,历史上这种继母的例子很多,比如朱元璋爱朱云文,康熙皇帝爱乾隆皇帝等等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继父继母的例子。
朱高炽骁勇善战
总结
当然因为朱高炽以仁待人,曾经的对外扩张也悄然消失,不会频繁的用兵,更多的是注重农业的发展,积极大力发展生产,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但是朱高炽也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但是即使时间很短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起到了带头作用。追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靖难之役中坚守北平、在位时期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不过能够做到这两件事,也够历史称赞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仁宗实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仁宣盛世的奠基者,只在位一年的明仁宗,却受到后人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