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和中国毫无关联的中国地方,只是效仿中国,名字带有中国两字罢了

自从我们的先祖用“中国”来称呼自己国家以来,周边藩国便想尽办法学习我们的文化。如果中国陷入战乱,虚弱不堪时,这些藩国经常会自称“中国”或“中华”。脸皮薄一点的,会加上“小”字;脸皮厚的,便认为中华正统在他们里面,甚至图谋取而代之。

“中国”这个称呼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从古至今,我国关于自己的国名有许多称呼。

从字面上来看,“中国”的意思就是中央之国,这个名词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被刻在青铜何尊上。不过当时的“中国”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内涵不同。

考古学家发现,在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刻有这样一句铭文“余其宅兹中国”。但通过史料考证,这里所说的“中国”是指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含义大不相同。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一词在各个朝代的涵义都不尽相同,汉朝以后,人们常用“中国”来代指中原政权和正统的朝代。直到1689年,在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才正式将“中国”作为我们国家的名称。

“中国”所代表的涵义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原来的中原地区扩大到了江南、岭南、塞外,甚至青藏和西域地区,凡是中华文明覆盖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中国”。

不过再怎么偏远,这些地方还都是中国的领土。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日本国内,竟然也有一片区域被称作“中国地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被日本人叫做“中国地方”的区域,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日本的广岛一带县,也就是二战时期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地方。为什么称其为“中国地方”,这背后的原因,连许多日本本地人都解释不出来。

其实日本的“中国地方”与中国并没有多少关系,这个地名的由来要追溯到日本的安平时代。当时日本效仿中国唐朝的区域划分方式,以首都京都为中心,将周边的各个国家按照远近分为“近国”、“中国”和“远国”。

而广岛这片区域,就因为其地理位置而恰好被称作“中国”。不过巧合的是,日本的“中国”确实跟“中国”有些关系。因为这一片地域位于日本岛的西南临海地区,恰巧与亚欧大陆上的中国隔海相望,海路交通十分便利。

日本这片被称作“中国”的区域,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往十分密切。在古代,这片区域甚至成为了除京都以外,与唐朝联系最为频繁密切的地方。唐朝的文化艺术等都曾在此处开花散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但是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我国将国名正式定为“中国”之后,日本的“中国”就有些尴尬了。但他们也明白,相较于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来说,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

而且在历史古籍上都写着“日本与中国”,也证明两国是并列存在的。所以日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是我国的称呼。可日本也是使用汉字的,这就导致对我国的称呼与本国内的“中国”形成歧义。

为了不被混淆,日本通常借用南北朝时代《太平记》当中的山阳道和山阴道,既“山阴山阳地方”来称呼这片区域。如果非要叫“中国”的话,必须在后面加上“地方”二字,以免造成歧义。

日本历史上就是个有野心的国家,元朝灭宋后,日本便开始以中华文明的继承人自居,不承认元朝为中华正朔。这种观点对丰臣秀吉发动壬辰战争(万历朝鲜战争),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明亡时,日本人同样如此,视满清为蛮夷,又把自己当成中华传人。

到了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大力推行改革,国力逐渐强盛。他们一边在西化,一边却企图从满清手里接过中华文化的传承。

而清政府又因为腐朽无能,加上西方列强的压迫侮辱,这些都让日本人觉得满清配不上“中国”这个神圣的称呼。于是日本人不愿意再承认我们是“中国”,转而称我们为“支那”。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取代中国,当然他们最后是没有得逞。

二战战败之后,日本又必须用“中国”来称呼我们,普通日本人一般只知道“中国”这个庞大国家,而把日本自己的“中国地方”给淡忘了。随着我国的繁荣强盛,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和话语权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中国”一词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和中国毫无关联的中国地方,只是效仿中国,名字带有中国两字罢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