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华轩
晚清时期,朝廷内外交困,焦头烂额。1905年在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和沙俄都加紧了侵略东北的步伐。
朝廷为了使老祖宗的发祥地不至于被外人霸占,1906年9月,清政府派大臣徐世昌和"和硕"庆亲王的儿子载振去东北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好以此确定治理方略。
进士出身的徐世昌本来就有点才气,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编的各项规章、兵书等,都是他起草和润色的。这次到东北,他于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情、物产、交通、边务等都进行了透彻的考察和分析,写成了一篇非常出色的调查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慈禧太后。
太后当即决定加强东北建设,朝廷也准备重新规划东北建制,并派重臣去治理。为了统一东北各项事务的管理,准备在东北设立总督,下辖三省事务,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分设巡抚。以往是注重统治,这回是要统治加建设。
消息传出,官员们的眼睛都绿了,四处探风,投门子,剜窗户,动心思,想办法,你想啊,一下子有四个封疆大吏的位置,谁不想当官啊,况且是大清朝的龙兴之地。
直隶总督袁世凯闻讯开始动脑子,第一个想到的是,一定要把结拜大哥徐世昌弄到东北当个总督,自己是直隶总督,东北和京津就连成一片,全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了。
于是就开始运作。怎么运作?砸钱。瞄准了在慈禧面前说话管用的庆亲王,拿钱开砸!钱啊!真是个好东西,砸过去的钱,庆亲王照单全收,照办不误。
袁世凯这套流水作业线运转得非常流畅。
作为结拜大哥,虽然官阶不低,但书生气十足的徐世昌,自然是高兴了,不过,当二人私下交谈时,袁世凯向他透露出一督三抚的预备人选时,徐世昌还是被袁世凯的胃口吓了一跳,预备人选居然全是袁世凯的人。
名单上写着:总督徐世昌,奉天巡抚唐绍仪,吉林巡抚朱家宝,黑龙江巡抚段芝贵。
徐世昌不住地摇头:唐绍仪出任奉天巡抚属平调,别人无话可说;朱家宝属于跳一级晋升,也算说得过去;可这个段芝贵只是个候补道,怎么能担任执掌一省的巡抚呢?
袁世凯无奈地告诉他,这个安排,的确会授人以柄,但其实不全是自己的主意。
原来,上次徐世昌和庆亲王的儿子载振去东北考察时,路过天津,直隶总督袁世凯尽地主之宜,接待二位贵客时候,曾请他们去听戏。载振这个家伙被一个叫杨翠喜的戏子迷得神魂颠倒。段芝贵一看,机会来了,花了大把银子,想办法促成了载振和杨翠喜相会,这下子把载振美的心花怒放!
载振天天和杨翠喜腻得死去活来,段芝贵见火候到了,就向载振提出了职务进步的要求,载振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他也对小段说了,总得在庆亲王爷面前意思意思,礼到了,脸熟了,有印象了,我再给老爹吹一下风,这事成的希望就大了。
于是,段芝贵向天津的富商王益孙借了十万两银子,进京献给了庆亲王。见钱眼开的庆亲王自然欢喜,这个黑龙江巡抚,让谁当不是当啊。
听了这些,徐世昌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他仍然是心里不落底,这事本来就出格,不可能不遭人怀疑,不可能不被人知道。
朝廷的上谕发布了,官员人选没有变。官员人选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让徐世昌担心的事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有一个叫瞿鸿机的,找机会想整袁世凯和庆亲王相互勾结的罪证还找不到呢,这下子送上门来了。四位新官全是一党不说,这个段芝贵本是个巡警队长,一个杂役级的人物都能一下子当上巡抚(省长),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不费吹灰之力,轻轻一查,一个关于戏子杨翠喜和载振的故事就浮出水面。
不过,瞿鸿机觉得单靠自己和朝中这帮书呆子清流派,势力显得有些单薄,他想到了一个重要人物——岑春煊。
岑春煊,也是官二代出身,父亲死后,这位岑三公子借了老爸的光升任四品官。
不过,他的真正发迹是在慈禧逃往西安的路上,他忠心耿耿地为慈禧看门护院,鞍前马后伺候着,从此青云直上,担任了陕西巡抚、四川总督等职。
1903年,岑春煊在任上查处大案,无意中得罪了案主的后台庆亲王,弄得双方都下不来台。后来庆亲王以处理边祸为借口,把他赶往云南。二人自此结下了梁子。
瞿鸿机把岑春煊拉进来,正是想利用这个矛盾,增加自己的力量,打击嚣张的庆亲王和袁世凯。
部署完毕之后,瞿鸿机这一方,由湖南老乡、监察御史赵启霖打头阵,向太后上了一道折子,把段芝贵、戏子杨翠喜、载振、袁世凯等事情,添油加醋地端了出来。
紧接着,岑春煊亲自出马,利用进宫给太后请安的机会,重重地参了袁世凯一本,把他如何幕后操纵政坛,安插亲信,排斥异己,以及这次东三省官员人选引起的议论,说得有鼻子有眼。
因为当年护驾有功,慈禧对这位岑大人非常有好感。而参奏的人又全涉及朝中显贵,不得不重视。故先把严重不够资格的段芝贵的巡抚拿掉,并立即派人到天津调查此事。
关键时刻,袁世凯的头脑还是冷静的。在陆续接到密报之后,载振和袁世凯商定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抢在钦差大臣的调查组和工作组来到之前,袁世凯连威逼带利诱,强迫借给段芝贵银子的那个富商王益孙娶了戏子杨翠喜为妾,三下五除二把喜事办完了,这就把事情全部承担下来,把载振从事件的旋涡中抽出来,摘得干干净净,老袁就是老袁,关键时刻有一招。
只要载振摊不上事儿,庆亲王的位子就撼动不了,我袁世凯也就安全了。
只要先躲过这一劫,等老子喘过这口气儿,看怎么收拾你们!
袁世凯相信,只要有足够的钱和权,没有办不成的事。
于是,慈禧派人调查的结果是:查无实据。调查组的人生气了,你们在这里捕风捉影,听风就是雨,结果查出这么个答案,这不是耍人玩吗?
这样一来,有理的一方变成了无理取闹,无理的一方变成了"受害者",整个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满以为抓住了庆亲王和袁世凯七寸的瞿鸿机一方,正准备乐颠颠地收网捕鱼,却一下子从主动变成了被动,打头炮的御史赵启霖被撤职查办。
打蛇不死,接下来,就要反被蛇咬了。
庆亲王和袁世凯商定之后,决定出招,打它个漂亮的防守反击。
庆亲王在一次单独面见太后的时候,把戊戌年岑春煊与梁启超等人曾经往来一事给抖了出来。
慈禧太后最恨、心里最别扭的就是康、梁这些人,跟他们扯上关系的任何人,心里都没法接受。
这样,慈禧太后对岑春煊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刚刚授予岑春煊的邮传部尚书一职被撤销,外放两广总督。
事情来得太突然,又一次戏剧性的变化完全出乎瞿鸿机的意料,岑春煊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前几天太后还对自己热情有加,怎么一下子就被赶出京城?
瞿鸿机打死也不甘心啊。
他在面见老佛爷的时候,声泪俱下,反复强调自己的忠心和袁世凯、庆亲王的奸诈。
慈禧太后作为最高掌权者,她也不愿意看到两派相争、一派大获全胜的局面。加上庆亲王的所作所为,她也早有耳闻,也早有不满。
慈禧太后对瞿鸿机进行了一下暗示,没有明说,话里的意思:这几年庆亲王也捞足了,合适时候也该让他"休息休息"了。
瞿鸿机闻听大喜过望,自己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把庆亲王撵走的话,那首席军机不就该轮到自己了吗?
人啊,城府浅的人,千万别当官,即使当了官,必定没有好结果。瞿鸿机退朝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就把这句机密的台词,和自己的门生汪康年说了。汪康年也激动了,把这个消息无意中透露给了《泰晤士报》记者莫里逊。
两天后,这个"太无事报"居然把领导人谈话和下一步官员人事安排计划给登出来了。
慈禧太后颜面尽失,勃然大怒:瞿鸿机,你这个混蛋!
庆亲王和袁世凯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参奏瞿鸿机交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
这下子,罪名可就大了。
好在慈禧太后网开一面,也可能是人一上了年纪,就心慈面软、阳气尽消了。要是在当年,不给他咔嚓了才怪呢。她勒令瞿老头这个老糊涂开缺回籍,颐养天年,该吃点儿啥就吃点儿啥吧。
袁世凯还不过瘾,当他得知岑春煊滞留上海、不愿去边陲赴任时,又在慈禧的火上浇了一把油。
袁世凯采用移花接木之计,贿赂照相师运用"换头术",做了一幅岑春煊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合照的照片,将其呈给老佛爷。
这一招好毒。
慈禧老太后哪明白这种高科技玩意,她只相信眼见为实,一下子气得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岑春煊你个两面三刀的混蛋,还想当什么两广总督啊,滚回家去吧!
这样,袁世凯获得了全面胜利,轰动一时的丁未政潮就这样告一段落。
徐世昌顺利出任东北三省总督,段芝贵任黑龙江布政使,相当于巡抚的副手。
徐世昌督东北仅两年,满洲面貌焕然一新,清廷亲贵载涛"自欧考陆军归国,经奉天(今沈阳)见马路、电灯、军警无不备具,街市焕然一新,乃宿公署,俨然欧式,益服世昌新政经画,非它省疆吏所及"。
徐世昌由此积累了政治资本,为日后驰骋政坛,打下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慈禧下令增设四个总督,徐世昌找对了人,竟当了东北三省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