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仁宗朝时期多次任职地方长官,是个给力的地方一把手。他在那个时代里无论是思想上、经学上,还是人品上、文才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名气响当当,朝廷上下对他的评价极高。当时,总有朝廷重臣推荐他去中央工作,皇帝也屡次下诏要求他进京工作。这一次,是当朝宰相富弼推荐王安石任京官,给他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预算司司长——三司度支判官,虽然品级不算很高,然而权力很大,可以参与管理调度全国的经济工作。王安石多年主政地方,有着很强的执政能力与良好的执政经验,如果就任三司度支判官一职,可以说是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以有机会施展他的执政理念,将他在地方试验田上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至全国,所以王安石这一次对朝廷对他的召唤动心了。
可是按照北宋官场的规矩,不管到哪儿任职都要履行辞谢之礼,大家都会说一些诸如自己才疏学浅、不堪所用之类的客套话。王安石也不能免俗,因此给推荐他的宰相富弼写了一封感谢信,一来感谢领导的赏识与提携,二来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下面我们看看耿直哥王安石都和宰相富弼说了些什么,如何行俗套而不俗气,又有哪些出彩的想法。
王安石说我的能力很一般,正值朝廷用人之际,不但没有追究我能力不足的责任,还把我推到了重点培养的梯队,这已经足够的幸运了。我暗自忖度,给我一个州尚且不足以胜任,做的官再大些那真是本领恐慌啊。三司判官这个职位,主管国家的经济工作,可是我并不擅长钱粮这类经济事务,因此实在不敢贸然接受这个职位。我因为工作关系常常有机会出入富宰相的门下,已经收获到很多眷顾了。平时也不太敢给宰相您写信,怕您工作忙还得抽出宝贵的时间看信而给您添麻烦,而此次您拟提拔重用我,让我有了给您写信的充分必要理由了。我只恳请您给我一个地方州郡让我治理,虽然不敢说自身能力有多强,然而地方工作难点少、区域小,再加上我能够态度认真、严肃谨慎对待工作,可以免去能力不足的诸多非议。之所以辞谢三司度支判官的职位,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我的能力与这个职位不相匹配,希望阁下能够理解下官。
那么王安石在当时究竟是真的辞谢,还是在说客套话呢?历史上的王安石无疑是极为优秀与自信的,能力卓越,超凡脱俗,那么当时的这封信是不是当真就是官场俗套呢?我认为第一王安石他有跃跃欲试的想法,王安石认可三司判官这个职位,认为这个岗位可以充分施展才华,可以实践治国理念,是个可以干实事的好官位。第二他也会有些不确信,王安石的确超级自信,可是此时的王安石尚处于前中年时期,尚处于学习历练的阶段,而人的自信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检验中逐渐生成的,所以当时的他也会有一些不确信。第三他希望领导能够进一步给他打打气,给他一个历练的机会与施展的空间,同时也能够给予他充分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王安石虽然是古人,可是古人也有今人的情感,古人的青年时代也有今天青年一代的相似面貌。王安石是优秀的人,在其走向卓越的过程中,也有着与平凡人相同的精神成长与奋斗历程。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都是同一轮明月下的有志之人,也都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建立自信,成就有为之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王安石写给宰相富弼的一封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