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中国谚语
古人的观念当中,善恶因果,报应不爽。一个人种下什么因,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而有的时候之所以一个人种下了善因,却没有出现善果,只是因为还没有到他该受到惩罚的时间而已。
这种观念虽然比较迷信,但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古代那样一个法律并不普及的时代,道德的约束成为人行为的主要约束力,因果报应循环这样一个理论在老百姓的心里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不过理论可不单单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在这样一套说法之下,也诞生了非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是用来印证这一个理论的。比如曾经有过一个故事,就论证了善因会结出善果。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秀才无意之间救了一个犯人,后来这个犯人不仅报答了这一恩情,还让这个秀才发了一笔小财。
一、善因的种下
在清朝顺治朝初年的时候,在山东省福山县有一位姓吴的秀才,有一天他到城外游玩,城外的景色让他的心情大为舒畅,中午的时候,不知不觉间他就有些累了,于是他便在路边的一家酒馆点了几个小菜和一壶酒,坐下歇息了起来。
这个时候酒馆里又来了三个人,他们疲惫至极,行色匆忙。这是两个衙役压着一个囚犯经此过路,眼看已是中午,于是便来到了这家酒馆吃饭歇息。
中间的那位犯人身材高瘦,面容非常的憔悴,他盯着吴秀才桌子上的好酒好菜,不停的在吞咽着口水。
看见囚犯此般模样,吴秀才也于心不忍,于是他便问这个囚犯:“你是不是肚子饿了?”,囚犯回答他:“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这让吴秀才起了恻隐之心,这个囚犯看起来并不像是做过大奸大恶之事的人。
于是,宅心仁厚的吴秀才便把自己桌上的酒菜端到了这位犯人的面前,两位负责押运的衙役自顾自的吃着,倒是也没理他们。
囚犯也没跟吴秀才客气,他饥肠辘辘,连筷子也来不及拿,直接就用手抓着饭菜狼吞虎咽了起来。
顷刻之间就将吴秀才给他的饭菜吃了个干干净净,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还意犹未尽。
想着这个囚犯此行不死也要脱层皮,善心大发的吴秀才于是又让店家为这个囚犯做了一个红烧猪肘子,并带上十张蒸饼,就算是死,也要让他吃个饱。
这个囚犯同样不跟他客气,直接将足够好几个人吃的肘子跟蒸饼都吃掉了,吴秀才见这位犯人如此的豪气,于是便问囚犯:“你想再喝点酒吗?”。这囚犯压根就没把自己当外人,回答到:“有酒的话那再好不过了”。
于是,吴秀才又让酒家为囚犯送上来一盘美酒,只见囚犯连着喝了十几碗,这个时候他才心满意足。
受此大恩,这个囚犯在吃饱喝足之后便跪倒在地,向吴秀才道谢。
他对吴秀才说,:“我是一个囚犯,您对我如此的照顾,我必然不会忘记您的恩德。不知您尊姓大名,如果我有幸不死,日后必当报恩。如果我此去无回,知晓恩人的名字,九泉之下也好为您歌功颂德!”
吴秀才心里倒是没有想这么多,他只对这个囚犯笑了笑。这个时候吃饱了的衙役拉起囚犯便离开了,而吴秀才也游玩之后尽兴而归。这个囚犯最终的下场究竟如何呢?
实际上,这个囚犯还真的就活了下来,后来还在偶然之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报答了吴秀才的这一番恩德。
二、善果的结成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几年,这位吴秀才苦读诗书,终于等到了考试的这一天,他前往县城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乡试。
然而吴秀才最终还是没能金榜题名,读书十几载功名不显,这让吴秀才非常的羞愧,再加上盘缠路费早就被他花光了,于是他只能在省城漂泊。
吴秀才在省城有一些老乡和朋友,他们在知道吴秀才的境遇之后,纷纷慷慨解囊,向他捐助钱财。眼见大家对自己如此的帮助,尽管非常的羞愧,吴秀才还是鼓起了回家的勇气。
吴秀才与几个朋友一道从济南往家乡赶去,这一天走在路上的时候,却突然有一只利箭呼呼作响,从树林当中射了出来。有的人脑子转得快,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大声喊到:“是响马来了,赶紧跑!”
一听是有人来了劫道,众人也是慌张的不行,乱作了一团,夺路而逃,他们来到一处路边的古寺当中躲避了起来,众人的内心都忐忑不安。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那些强盗们很快就追了过来,并且将他们藏身的寺庙团团围住。
不过,这些响马倒是也没有为难这些过路的书生,他们只是堵在古寺的门口,说“你们把身上的银子都给我交出来,我还可以放你们一条活路。”
躲在古寺当中的吴秀才和他的那些朋友们,一个个都浑身发抖,外面可是明晃晃的钢刀,交了钱,能不能活命恐怕还得另说。
为首的一个强盗头子眼见这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并没有人敢前来答话,于是便壮着胆子走进了寺庙当中。他看了一圈这些人,忽然人群当中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让他停住了视线。
他盯着吴秀才看了许久,然后便问吴秀才:“还记得几年前曾经请过一个囚犯吃饭吗?”
吴秀才这个时候浑身都在打抖,什么之乎者也,什么金榜题名,他早就已经记不得了。这个强盗头子问他这不明不白的一句话,起初他的大脑一片空白,思索了好久他才回答:“确实有这么一件事儿。”
没想到眼前这位凶神恶煞的强盗头子竟然即刻丢掉了自己手中的钢刀,并向着吴秀才跪倒了下来,激动的对吴秀才说道:“我就是当年的那个囚犯,吴秀才的大恩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当年他由于朝廷的大赦而大难不死,不过他也没有什么求生的本事,只能重操旧业,落草为寇。仓促之间,他说:“我也没有什么可以感谢您的,我身上只有100两银子”他想要将这些钱送给吴秀才,全当是当年的饭钱,以报吴秀才的大恩大德。
说完了这些,他又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之中,亲自搀扶着吴秀才走出了寺庙。不过他还是命令自己手下的人,不要放寺庙当中其他的人出来。
吴秀才曾经受过身边这些人的钱财恩惠,一路上大家都相互扶持,他又哪里忍心看着这些人遭到如此厄运呢。
于是他便对这个强盗头子说道:“我包袱里那些回家的盘缠,都是这些亲戚朋友们凑给我的,如今承蒙你的恩德,饶他们一条小命吧。”
可是如果他自己逃生的话,那也是不道义的行为。因此,他请求强盗头子将他的这些朋友们一并放过。
这强盗头子听完之后也非常的爽快,当即答应吴秀才的要求。
强盗头子大手一挥,他手下的人便将寺庙当中的人放了出来。不仅如此,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这些人还送着吴秀才一行走了数十里的路。
在分别的时候,吴秀才对这位强盗头子说道:“既然你是承蒙朝廷的大事,才侥幸活命,那您就应当时刻谨记朝廷的恩德,不应当再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你再被朝廷抓住的话,恐怕将尸骨无存。”
强盗头子听完这一番话后,恍然大悟。对着吴秀才发誓说:“我一定会痛改前非!”然后又向吴秀才磕了一个响头,之后就带领着自己的人马离开了。
而被吴秀才搭救的众人,为了报答吴秀才的这一番恩情,又凑了几百两银子给吴秀才。如此一来,吴秀才虽然没能高中,但且也获得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小结:
这个故事是善因结出了善果,正是当年吴秀才的一念之恩,这才保住了他跟同行之人的性命。不过,这则故事倒也有另外一种解读,如果吴秀才当初没有救这个囚犯的话,兴许这个囚犯就已经饿死了,而这也就不会发生囚犯在干强盗的事儿。
这个囚犯在大赦之后当强盗干的事情,吴秀才多多少少也有一份。而他之后给吴秀才的那100两银子,恐怕也是来路不正,吴秀才收受这样的赃银,作为读书人,没有考中功名,他恐怕已经看开了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清朝一秀才,出门被强盗打劫,强盗突然下跪说:我送你100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