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691字 | 阅读需11分钟
在后世人的心目中,号称最强硬清朝官员、最有血性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当得起“文可安邦定国,武可治军靖乱,才具盖世无双”的赞誉!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湘阴。
恃才傲物,伺机而动
左宗棠早年在湖南湘阴渌江书院,做个两袖清风、埋首书堆的穷山长(山长相当于校长)。虽然埋名乡里,可他并不妄自菲薄,不仅没感到怀才不遇,反而清高自负、恃才傲物,自称“再世诸葛”。正所谓“恃才之人往往傲物,八面玲珑之人多腹中无物”。
渌江书院
左宗棠命运的转机,源于与时任两江总督陶澍的一次长谈。道光十八年(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赴京会试,结果又不中。南归途中,他绕道专程去南京遏见陶澍。在那次长谈中,左宗棠一番“和戎自古非长计,为尔豺狼不可训”的立场言论,赢得陶澍大加赞赏。相谈甚欢后,陶澍将自己八岁的儿子与左宗棠十岁的女儿定下了一门娃娃亲。
陶澍
第二年,陶澍病逝于两江任上。临终前嘱咐亲眷一定要请左宗棠来陶府坐馆授读。
左宗棠接受了陶澍的临终意愿,辞去醴陵县学山长,到陶府坐馆。期间,左宗棠饱读陶澍藏书,水利、荒政、田赋、盐政,他都广泛涉猎深研,更加坚定了“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观点,深信“树艺养蚕皆远略,从来王道重农桑”。
四年后,也即1843年,左宗棠以教书所得置买了湘江边东乡柳家冲七十亩地,建了自己的庄园,取名柳庄。庄园建好不久,遭遇灾年,左宗棠置灶施粥救济灾民。
《湘江夜话》雕塑(左为左宗棠,右为林则徐)
之后,名不见经传的左宗棠因陶澍女婿胡林翼举荐,被路过湖南的林则徐召见。林则徐是名满天下的封疆大吏,而左宗棠不过是一个年近不惑的落魄举人;但左宗棠不卑不亢,以其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政治见解博得林则徐赏识。林则徐被左宗棠知晓天文地理、上下古今的气势和难得的政见打动,与左宗棠泛舟洞庭湖,把酒临风秉烛夜谈。
“居功至伟”,平定太平军
彼时,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连占江华、永明、贵阳、郴州,围攻长沙,情势危机。正在福州养病的林则徐接到朝廷派他前去广西进剿太平军的上谕,深感力不从心,在病榻上口述上奏遗折,向朝廷荐举左宗棠。林则徐的遗折中对左宗棠评价极高:“臣为官举政多年,遍数门生故吏,唯以左氏宗棠令臣倍加叹服,其文可安邦定国,武可治军靖乱,才具盖世无双。国家有难,朝廷亟需用人之际,切勿忘此干练之才”。
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因连失州县,被朝廷革职,贵州巡抚张亮基接任。长沙守备胡林翼向张亮基举荐左宗棠。张亮基求贤若渴,几次三番诚意去请左宗棠,左宗棠临危入幕,以其举人身份成为张亮基幕府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军师。
疾风知劲草,乱世显英雄。
当时驻守长沙城的有两个提督。城内是湖南提督鲍起豹,城外是广西提督向欣然。左宗棠枕不安席,为守长沙谋计献策,致太平军久攻不下长沙,转而撤军北上。长沙终得保全。
岳州是湘鄂交界的咽喉重镇。湖北巡抚常大淳上奏要求守岳州,结果自己却弃城而逃,朝廷惩处钦差大臣徐广缙,连守住了长沙的张亮基也被连降四级。痛定思痛,左宗棠与张亮基商议必须训练一支自己的军队。建团练兵的人选左宗棠推荐了曾国藩。
正当咸丰帝对启用曾国藩办团练犹豫不决之际,武昌失守。大批官员自杀,守城兵勇全部阵亡。情势迫在眉睫,咸丰最终准了曾国藩帮办团练的请奏。
武昌失守,张亮基被朝廷调往湖北任职,左宗棠应张亮基诚邀一同前往,张亮基授权左宗棠全权打理军务,湖北很快稳定。张亮基随即被调往山东。左宗棠坚辞张亮基的再次相邀,回到了老家湖南柳庄。
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得知左宗棠回了湘阴,立即着人相请。虽由曾国藩设计入府,但左宗棠依然没有答应骆秉章。反倒是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一路北上攻城掠地,入湖南后扬言要捉拿左宗棠送往南京,最终将左宗棠逼至骆秉章幕府。
左宗棠恪尽军师职守,助湘军初战得胜,守住了湘潭,也保住了曾国藩的团练之职。接着,左宗棠微服访湘潭,筹措银两支持曾国藩裁撤靖港之战中的怯懦兵勇;在永州查案,搭救雪莲王德榜兄妹于危难之时。期间,想强娶雪莲的永州总兵樊燮在省城见左宗棠,遭左宗棠泼墨,樊燮怀恨在心,勾结永州知府黄文琛向湖南巡抚骆秉章告状。接着,两湖总督官文上奏朝廷,以樊燮名义罗织左宗棠把持巡抚衙门、贪贿不法、辱没朝廷命官、嚣张跋扈等罪名,构陷左宗棠。骆秉章六百里加急写信求助胡林翼,极力营救左宗棠。胡林翼又密信求救于京中的郭嵩焘。
彼时的京城翰林院南书房,咸丰在寝宫召见军机大臣,首席军机肃顺为左宗棠辩护,军机们意见不一。
当时的局势,咸丰既要靠汉人剿灭太平军,又不能违反了幕僚不可把持军机要务的规矩,更怕汉人尾大不掉,于是传旨:“似此等劣幕,一日也不可再留署中。”
接到上谕,骆秉章只能直言相告。一气之下左宗棠决定再次进京应试,要借科考到金銮殿上辩是非,但此时官文早已在京布下罗网,情急之下胡林翼十万火急鸡毛信告知已到襄阳的左宗棠,劝他暂到曾国藩军中避祸。没成想,左宗棠因祸得福。
1860年5月,江南大营再度失守,危及社稷。肃顺惜才,主张不分满汉,重用良才,此次左宗棠之事已演变为满汉之争,若不及时干预,恐会有连锁反应。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赐左宗棠三品京堂,协助湘军军务,募军练勇。左宗棠就此步入仕途,那一年他49岁。
湘军
上任后,在长沙金盆岭募兵练勇月余,左宗棠便奉旨助曾国藩剿太平军。左宗棠调兵遣将,两日内德兴、婺源、乐平三地皆大获全胜,首战三捷接着又连连取胜,被朝廷赏正三品太常寺卿。半年后授浙江巡抚,任巡抚才一年多就实授闽浙总督。从一个三年前还是待斩幕宾,不数年而巡抚、总督,可谓平步青云,无人能比。但步入仕途的左宗棠依然锋芒毕露,故意将被官文构陷时用的“劣幕”二字做了一块牌匾挂在府上,上书“钦封劣幕衔三品京堂襄办湘军军务左馆”。而官文、樊燮等满臣都在等着看左宗棠的骡子脾气招来杀身之祸。
正当左宗棠克复安庆,肃清江浙之际,咸丰驾崩,宫廷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恭亲王主持军政一切务。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左宗棠因救援广信,解救沈葆桢夫妇有功,被慈禧任命为浙江巡抚。上任伊始,左宗棠便动用军法,震慑洋人德克碑;识破太平军听王陈炳文诈降,顺利收复杭州。后又因克复杭州受到朝廷授太子太保衔、赏穿黄马褂的荣誉。
与此同时,曾国藩攻克南京,却硬拉上官文联衔奏捷,得朝廷重赏。曾国藩此举惹恼了左宗棠,从此两人结下怨节。不久后,左宗棠将曾国藩瞒报太平军伪幼天王逃离金陵之事上奏朝廷,加上各路言官纷纷上奏曾国藩瞒报金陵钱财,令慈禧很是不爽,发上谕给两江总督曾国藩责斥,致左宗棠与曾国藩积怨加深。为此,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以狂悖之言大骂左宗棠。
慈禧本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手握重兵心存忧虑,有意离间彼此,避免湘、淮、楚三军连成铁板一块,成为心腹大患,威胁朝廷,遂将曾、左二人上奏朝廷的奏折转而互寄彼此,最终令曾、左二人结怨愈深。曾国藩说从此再不与左宗棠通半字私函,左宗棠亦每每在议事时大骂曾国藩,连江西巡抚沈葆桢也牵扯进来,慈禧顺利达到目的,于是发上谕,封左宗棠为一等恪靖伯。胡雪岩亲自为左宗棠张罗封爵庆贺。
胡雪岩,字光镛,与左宗棠初识便以其豪侠气概的奇男子风范博得左宗棠赞许,结为至诚之谊。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友谊可谓是互相成就。胡雪岩每每在左宗棠戎马生涯的危机时刻,助他士饱马腾,特别是左宗棠因粮饷之困西征无着时,胡雪岩为左宗棠借洋债,助大军出关西征。左宗棠对胡雪岩也是信任有加,依为臂膀。
大将筹边,功在千秋
杭州、金陵相继收复,危局刚过,慈禧便罢黜了为两宫垂帘听政立下汗马功劳的议政王奕訢。这桩震惊朝野的事还未了结,左宗棠要求襄办船政的奏折偏偏在这个关口到了,自然落了个留中不发的命运。而此时太平军余部六七万人辗转进了福建、广东。朝廷害怕太平军星火燎原,急命左宗棠进福建指挥战事。左宗棠从杭州出发,一路不断下轿访民,不断参劾不理民政的各级官员。时任广州巡抚郭嵩焘,既是左宗棠老乡又是老友,更在左宗棠陷入官文、樊燮二人构陷时上疏保荐,但左宗棠到广州后第一个参劾的便是郭嵩焘,可谓铁面无私。李鸿章曾如此评价左宗棠:“此人并不比别人高明多少,只是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没必要得罪的人他敢得罪而已。”
左宗棠最终彻底平定太平军,虽受赏戴双眼花翎,但襄办船政一事,却一再受阻。左宗棠心有不甘,决定以进京受训的名义面奏。最终左宗棠舌战群儒,倔强请命,襄办船政一事终于得两宫恩准。
同治五年,新疆几乎全境陷入英国和沙俄支持的阿古柏手中,局势紧张。左宗棠多次直言上奏,终于令两宫动容,责成军机处筹饷,年过六旬的左宗棠奉谕为陕甘总督,关山万里西征新疆。西行前,左宗棠担心兴办船政一事或将功败垂成,于是举荐在家守孝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办船政。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要图
左宗棠兴办船政的宗旨是引进西洋的技术,但要以自造为最终目标,这为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崛起指明了方向。
1875年1月,同治驾崩,醇亲王之子载湉继位,即光绪帝。慈禧、慈安两宫再次垂帘听政。彼时日本海舰入侵台湾,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俄国人占了伊犁九城依然欲壑难填……先海防还是先塞防,军机处争执不下,左宗棠西征粮饷无着,最终不得不经胡雪岩向洋人举债,大军才得以出关。
阿古柏军队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前后不到二十天,左宗棠指挥部将先后收复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接着收复南疆八城,至此,沦陷十三年之久面积一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除伊犁被俄人占领外大部分收复。收复新疆之后,左宗棠提出在新疆建省,巩固收复新疆的战果,原本形势大好,对索回伊犁十分有利,可窝囊大臣崇厚一纸《里瓦几亚条约》(简称《崇约》),不仅给俄国让出三条通商口岸,还赔偿白银二百八十万两,并割让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伊犁以南的特克斯河流域给俄国。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竟然全盘接受。正当左宗棠准备出关收复伊犁之际,他的夫人不幸去世,左宗棠不仅没有以家事为由拖延出关,反倒为自己备了一口棺材,抬棺出征,以明“不复伊犁,誓不生还”之决心,凛凛大义感天动地。
收复新疆
左宗棠抬棺出征的豪气,最终助曾纪泽挺直腰板与俄国人谈判,索还了伊犁。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国代表签署《中俄伊犁条约》。这次条约的签订,左宗棠强硬陈兵新疆是谈判成功的坚强后盾。
而左宗棠西征新疆的功绩并不仅仅只是收复疆土,他兴兵的同时还开渠引流、大兴水利,屯田垦荒、引水灌溉;西征过程中,左宗棠和平收降董志祥后再克董志原,后复金积堡,剿灭甘肃马镇东部,由东而西,步步为营,还留下了“饮河池”的千古佳话。
左宗棠不仅收复新疆,还先后五次奏请在新疆建省,经过筹划,1884年新疆省终于建立起来。新中国的版图上有今天的新疆,左宗棠功不可没。
甘肃新疆巡抚清单
有道是:“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中法战争,抱憾而终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受懿旨回京。在总理衙门和军机处任职行走的左宗棠依然口无遮拦,比起恭亲王、宝鋆、李鸿章等人圆融通达的个性,刚烈直爽的左宗棠开罪了几乎所有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人。
1881年10月,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彼时大清正面临南有法军在越南骚乱,北有日本在朝鲜觊觎的局面,可谓四境虎狼。朝廷动议让李鸿章南下越南督战,可李鸿章不愿出征,并力主和议。左宗棠和朝廷的一帮清流坚决主张抗法,自请督军。为了阻止左宗棠督师抗法,李鸿章使出了阴招——对正在为左宗棠筹备粮饷和军械的胡雪岩釜底抽薪。李鸿章授意盛宣怀用计断了胡雪岩的资金链。当时胡雪岩正手握大量生丝与洋人斗法博弈,希望通过垄断生丝,让开办缫丝厂的洋商提高价格从他手里购买生丝,也替数万养蚕农户讨个公道。
胡雪岩
李鸿章的亲信、轮船招商局盛宣怀为讨李鸿章重用,同时要泄胡雪岩总是在左宗棠面前抢自己风头的私愤,更为阻止胡雪岩插手办电报局的事,设计唆使民众到胡雪岩钱庄挤兑现银,胡雪岩最终没有撑过盛宣怀等人蓄意设计的阴谋,名下遍布各省的银号遭恶意挤兑致资金链断裂,一代名商胡雪岩就此陨落。
1884年8月,法军孤拔舰队突袭福建水师,酿成“马江惨案”,福建船政遭法军炮轰,毁损殆尽。此时已经调任军机处,须发皆白的左宗棠丹心依旧,豪情不减当年,以七十三岁高龄再次出京督师,南下福州,白首临边。
法国海军名将 孤拔
左宗棠督师福建后,立即选良将急援台湾。在清军的严密防守下,法军谋取台北不成,攻击镇海受挫,于是转而把希望寄托在越南北圻。清军连吃败仗,朝廷不得不重新启用冯子材。冯子材设巧计诱敌,终于在镇南关打败法军,一雪前耻,重振士气。
但是,胡雪岩的死,像推到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紧接着,左宗棠身边的贴身侍卫金老大战死越南战场,左宗棠的前贴身军士王德榜自刎于金老大坟前,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左宗棠耳朵里,再加上清军大捷之时朝廷不乘胜击敌,反而与法军议和,“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原本已老迈虚弱的左宗棠终于在一系列坏消息打击下耗尽报国激情,光绪十一年9月5日(1885年)左宗棠溘然长逝于福建福州。
左宗棠书法
左宗棠耿直爽爆,一身正气。他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意见相左而多受诟病排挤,但左宗棠对大清社稷忠肝沥胆、肝脑涂地的豪情与忠心,日月可鉴。在后世人的心目中,号称最强硬清朝官员、最有血性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当得起“文可安邦定国,武可治军靖乱,才具盖世无双”的赞誉,配得上“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忠君爱国,直做到全始全终”的至高褒奖。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生骡子脾气的最强硬、最有血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