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王猛是个厉害人物,出将入相,文武双全。其功绩能力,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乃是首屈一指,堪称当世第一名臣。他辅佐前秦苻坚近二十年,助其一统北方,开创了十六国唯一的治世,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这足以说明王猛的能力。
不过,王猛这样的人才并没能为汉人所用。因为在他出生之前,代表着汉家正朔的东晋王朝早已经衣冠南渡,跑到了江左当起了安乐公。王猛所身处的北方大地已经是处于胡人的统治之下。按“国籍”说,王猛是“后赵”人,在他出生前两年,他的家乡被羯族政权后赵占领。
五胡乱华,烽烟四起,因为战乱,王猛自出生便身在泥途,从小颠沛流离,为了养家糊口,王猛甚至不得不当起了卖畚箕的小商贩。如果不是遇到苻坚,或许王猛这一辈子就只能在底层混迹,不仅生活困苦,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证。
要知道胡人大都残暴,甚至以杀人虐民为儿戏。
当然了,王猛曾经遇到过北伐的桓温,交谈之下,桓温感叹其才能,也曾邀请他去东晋。当时王猛拒绝了,因为他明白,自己不过是商贩出身,在门阀林立的东晋朝廷,这样的底层人士是很难被正眼相看的。
像王猛这种身份的人,在东晋只能依附于桓氏、王氏、谢氏、司马氏这样的门阀集团,依靠这些集团的赏拔,当个中高级官员,基本就是他的上限,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那是天方夜谭。
人是没办法战胜环境的,王猛很睿智地看出了自己的短板,他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再者桓温此人,心有异志,言语行动之间,丝毫不掩饰对于权力的渴望。他如果跟了桓温去东晋,可能会成为乱臣贼子集团中的一员。
如果桓温真是一心北伐,恢复失地,那么自己跟他,应该就能实现平生的抱负。可是万一桓温走上了另一条路呢?那自己是不是也得把未来搭进去?跟着他在夺权篡位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某一天桓温欲望膨胀,想要当皇帝,自己是帮还是不帮?
王猛肯定不愿意牵涉进这摊烂事中。所以他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虽然桓温很欣赏他,他也承认桓温的才华,但他却对桓温的志趣深感失望。两人不是一类人,终归走不到一起。
这和他后来遇到苻坚不一样,北方是乱世,没有所谓的门阀等级,在这里大家更看重你的能力。况且苻坚虽是异族,但却求贤若渴,对王猛给予了足够的尊重。这就好比诸葛亮于乱世中遇到了刘备,如鱼得水。
很显然,王猛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苻坚手下,他的才能和抱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苻坚用人不疑,给予王猛最大的信任,曾在一年之内,将王猛五次升迁,最终一直做到了前秦的丞相,位列三公,权倾内外。苻坚甚至还想将王猛列于三公之上,使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是王猛拒绝了,毕竟影响不好。
当然,王猛也没有辜负苻坚的信任,在他的治理下,前秦逐渐成为了北方诸国中最为强大的势力。王猛是个全才,他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内政上,军事能力也是一流。他时不时的领兵出征,帮助前秦开疆拓土。
时至王猛临终前,他已经帮助前秦实现了北方的基本统一,号称“十分天下,秦居其七”。
很显然,这样的成就,放眼东晋十六国,还未有人达成过。
当然,这里或许会有人讲,你王猛再怎么厉害,那也是在为胡人做事,不值得称道。这其实就有些过于道德绑架了,当初胡人肆虐中原,东晋王朝南渡,丢下北方千万汉人百姓而不顾,王猛未曾受过半点儿皇恩,凭什么要助东晋?
相较而言,苻坚虽是异族,但却对王猛有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王猛辅佐苻坚并无不妥。
一个人想有所成就,有一个懂自己的领导很重要;懂自己且从无疑心地支持自己的领导,更是可遇不可求;能劈山开海为自己保驾护航的领导,翻翻史书,恐怕也仅有秦孝公、汉昭帝、苻坚等极少数几位。
如果你是王猛,你可能选择抛弃苻坚,转投东晋吗?
再者这种认知其实很狭窄,王猛做的这一切,其实对于北方汉人帮助很大。首先,他作为一个汉人,却能在胡人统治的国度做到如此高位,而且政绩斐然,这本身就能让胡人改变对于汉人的态度。
而且王猛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缓和胡汉之间的矛盾,阻止胡人对于汉人的欺压。他利用手中权力,明令法度,严厉打击那些虐害百姓的劣行。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苻坚废除了胡汉分治之法,确立了“黎元(百姓)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诸族杂居,互相融合。汉人百姓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再也不是胡人可以任意欺辱的两脚羊,北方汉人迎来了难得的安宁。
再者王猛还帮助苻坚一统北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乱,这也算是在造福百姓。
试想一下,如果王猛没有遇到苻坚,或者是去了东晋,他还能够给北方的汉人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吗?所以,对于王猛不能单以阵营论是非,他的所作所为,绝对值得汉人铭记。
他生于乱世,而救世于乱世。他是汉族,却抛开种族偏见,择明主而投,救民于水火,为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无论他如此选择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王猛对北方的胡人的打击以及北方汉文化的恢复都有很大贡献。
就算是对于东晋王朝,王猛也算是仁至义尽。他曾是被东晋王朝抛弃的难民,颠沛流离,受尽了磨难。但是他依然尊其为汉家正朔,不仅没有追随桓温,也没有对东晋王朝有过半点觊觎。
其在世之时,一直都致力于交好东晋王朝,反对苻坚攻打东晋。直到临死之前,还在劝苻坚不要攻打东晋,想着要剪除北方夷狄。这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他,完全不为过。
“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虽然这里面有着对于前秦实际政治环境的考虑,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从内心上对于东晋王朝的认可和保护。
试想一下,如果王猛当初支持苻坚南征,凭借他的军事能力,未必不能一统天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历史上的王猛到底有多牛?商贩出身的治世名臣,功绩堪比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