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秦始皇第五次巡行途中,倘若不发生暴死突发事件则其百年之后,长公子扶苏按部就班接管秦朝天下,素有仁义之名的他,将实施与其父嬴政所深信不疑的严刑峻法截然不同的仁政,让苦于秦暴政已久,再不能绷紧,不然将“火山大爆发”的天下,会迎来喘息机会。虽不能如当初秦始皇所愿,让秦朝传至无穷代,但不至于仅仅经历两代而亡。其突然病死,使奸人有机可乘,以奸诈手段打乱既定权力秩序,立其“学生”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之后,俨然成为“天子”,为非作歹,祸乱天下,终加速秦朝灭亡。
未确立太子
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大统天下之后,梦想秦帝国屹立不倒,废除谥法,命其为秦始皇,以此开始计,子孙后代继位之后,依次称秦二世、秦三世……传至无穷代。
不愧为千古一帝,其梦想也堪称为天下无双的“千古一梦”,极其宏伟。
世事,原本就难料,不以人的意志所左右,固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之言。
若想实现秦始皇伟大的梦想则早立日后的“天下之本”太子,才是人世间所谓正道。
然而,秦始皇至死都没有明确立太子,可谓拿天下开了一次玩笑,然而大家皆知,此玩笑开得也忒大,为其付出的代价更是“惨不忍睹”,秦朝仅过二代就成了过眼云烟,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若早立太子则可以稳固国家的根本,反之,根本动摇而招来天下动荡,如晋献公宠爱骊姬而“废长立幼”即废太子申生另立幼子奚齐,从而导致了晋国几十年内乱。
并非糊涂的始皇帝不可不知此道理,然而,事实上他确实犯了很低级错误,使大野心家赵高有机可乘,以奸诈手段打乱既定权力秩序,立与其亲近的“学生”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之后,俨然成为“天子”,为非作歹,祸乱天下,终使秦国迅速灭亡。那么为何秦始皇不早立太子呢?
不是月亮惹的祸,都是“长生不老”惹得祸。
深度中毒于成仙之道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头一次东巡之时,派遣方士齐国人徐市(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出海寻找仙人。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6),九月,据传在华山修道的道教茅山派鼻祖茅盈的曾祖父茅濛,乘云驾龙,白天升天,成了仙人,于是,坊间盛传与之相关一首民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于是,早已渴望成仙的秦始皇,干脆把“腊月”改成“嘉平”。
-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前往碣石,让燕国人卢生访求仙人羡门、高誓;又派韩终、侯公、石生寻求仙人不死之药。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嬴政听取卢生劝导,隐秘行驶,不让人知道其行踪。按卢生的“胡扯”,皇帝秘密出行则能驱赶走恶鬼,恶鬼避开才神仙真人来;人臣知皇帝居住地是妨害神仙真人之举;真人入水不会沾湿,入火不会烧伤,能驾云,与天地共长久;现在皇帝治理天下,未能清静恬淡,若不让他人知道皇帝所居宫室,则或许能得到不死之药等等。
被如此低劣的小儿把戏所蒙蔽的秦始皇,从此,也不称自己为“朕”,索性称自己为“真人”,还玩“失踪”,臣下们无法知其行踪。
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渴求之深,入迷之深,已达到如此境界,可谓中毒不轻了。
秦始皇去世之时五十岁,虽古代人相比现代人平均寿命短,但活到六十多岁的人也并不少,也非稀奇的事情,故此,秦始皇去世,确实让人觉得既突然又早了点。
妄想长生不老,深度中毒于成仙之道的秦始皇,当然确信不疑自己会“长寿”,故此,没有急着确立太子,或许心想:“来日方长,又何必着急?”
然而,此种“妄想”成就了赵高,使其打乱了既定权力秩序,为何这么说呢?
既定权力秩序
在明面上,秦始皇虽未确立太子,但其心中早已有内定人选。
长子扶苏,刚毅勇武,宽仁,擅于信任人、激励人,因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儒”而被派遣到上郡监督蒙恬军队。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
表面上看,秦始皇发怒而“贬低”扶苏发配到边疆监军,其实不然,为何这么说呢?
当时,大将军蒙恬手握三十万重兵,坐镇上郡十余年,镇守北方;其弟蒙毅被任命为上卿,“外出则陪同皇帝坐同一车,回到朝廷则侍奉皇帝左右”,为皇帝出谋划策,兄弟俩一内一外,一文一武,皆身兼要职,以致于“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加之,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又是为秦国统一天下,出生入死,攻城拔寨,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将领,可谓蒙氏两兄弟“根正苗红”。
不言而喻,蒙氏两兄弟为天下一哥所最推崇、最信任的“股肱之臣”了。
俗话说得好,“混个脸熟,日后好相见”,故此,秦始皇让扶苏与蒙恬一起工作,其实另有一番用意,其一为让扶苏到基层锻炼,其二为让扶苏与蒙恬形成良好关系,进而,拉近与蒙氏家族关系,日后为其所用。
秦始皇病危之时,写给扶苏的遗诏中“把军队交给蒙恬,到咸阳主持葬礼。”之语,更加说明此事,其心目中早已勾画好,以扶苏为首,蒙氏两兄弟为辅的权力班子。
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史记·李斯传》
若不发生秦始皇暴死突发事件则此权力班子接管天下是板上钉钉之事。当然,“聪明人”赵高也早已预料到此结果,因其与蒙氏家族有间隙,倘若维持此种权力秩序则对其极不利,于是乘机打乱了此种既定权力秩序。
赵高其人
秦始皇在位之时,赵高为中车府令,通俗来讲,相当于皇家车队的管事人,如现代社会一把手司机。
虽然司机不是大官但还得看一下给谁当司机,他可是领导心腹之中心腹,该看的不该看的都曾看过,之所以,坊间相传一把手司机胜过二把手的言语。
按秦律,对皇家车队司机-中车府车士的要求蛮高:年龄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以上(173㎝),熟练车技,身强力壮,武艺高强,能拉八石强弩,驰聘中能左右开弓等等。
身为皇家车队掌门人赵高,当然满足以上条件,且精通秦律,又是书法高手,据传其所著《爰历篇》六章为当时官方认可的标准字帖。
真是大意外,看来赵高是宦官中的另类。与常人所联想猥琐、阴阳怪气的宦官形象截然不同,反而是身材高大,文武兼备的难得“人才”呀。
此等“优秀员工”,肯定受上级青睐,果然,被秦始皇任命为幼子胡亥的老师。
实事求是,赵高并非是一无所知的草包而是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不俗的能力,以此,与胡亥攀上关系,并为其日后图谋“大事”,铺好了道路。
当初,秦始皇驾崩之事,只有赵高、胡亥、李斯及几个皇帝近侍宦官等,少数人知道。此时,赵高身兼玺符令一职,保管皇帝的玺印,加之秦始皇遗诏未授予于使者而还在赵高手里。
此景此刻,对于大野心家赵高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大胆赌了一把,预谋篡改诏书。要想成功,必须说服两位关键人物才行,其一为皇子胡亥,另一位为丞相李斯。
此时,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一直备受皇帝推崇和信任且常年跟随其左右的蒙毅,怎么不见踪影呢?
真是提问到点子上了!
事实上,此次巡行中蒙毅也一直跟随皇帝,然而,在平原得重病的秦始皇,眼看着病情没有好转,于是派遣蒙毅,原路返回会稽祷告山川神灵,从而,无形中帮了赵高大忙,为其支开走了最大的阻碍人物。
倘若蒙毅也在沙丘现场则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另一番历史情景,或许赵高根本说服不了蒙毅,或许“聪明”的赵高,根本不敢动篡改诏书的歪念头。
然而,事情就是如此蹊跷,难道是秦朝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不管怎样,可以确定的是赵高有了篡改诏书的机会,于是开始付之于行动了。
傀儡胡亥
赵高也不傻,深知没名没分的自己不可能直接当皇帝,必须找一个利于己的傀儡,恰巧,与己亲近的学生,皇子胡亥近在身边,自然而然成了其首先目标-傀儡皇帝。
起初,胡亥被赵高鼓动一起篡改诏书之时,愣是没答应,并说:“废长立幼为不义之举;不服从父命为不孝之举;依靠别人勉强登基为无能之举,三件事皆为大逆不道,从而天下人也不会服从,自身将遭受祸殃,国家还会灭亡。”
看来,胡亥并非是无脑之徒,也非大野心家,还是有些自知之明,但是生长于深宫这座“温室”中的皇子胡亥,具有大多数纨绔子弟的通病,沉迷于贪图享乐,对于人情世故不甚了解,极其“单纯”。
关于胡亥前期的史料记载较少,大多为秦始皇第五次巡行之后的相关记录。不妨从这些资料了解一下,其性格。
简单概括讲,胡亥就是极单纯的享乐派,为何这么说呢?
其一,胡亥对尧舜的俭朴行为,嗤之以鼻,在生活质量方面上,说他俩身为君王却不如看门的守卫;还讽刺大禹治理黄河的亲力亲为行为,说比奴隶还劳苦;拥有天下的万乘之君,应具有的范儿为尽情纵欲享乐,足可见其享乐第一的观念。
其二,他认为人生短暂,身为天子应该“全部满足耳目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尽所能想到的一切乐趣”,且还妄想“保持国家安宁、百姓欢乐、永保江山”。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世上哪里有此种“鱼与熊掌兼得”美妙事情?
此时,胡亥并非小屁孩已有二十一岁,然而说出如此不经脑的话,只能说,太单纯太天真了。
加之,赵高的大力鼓舞,说什么“此种行为,只有贤君才能做到,昏君是无法做到”,于是胡亥坚信不疑,果然,成为赵高所说的“贤君”,光贪图享乐,政务也撒手不管,可谓单纯至极了。
如此单纯的胡亥被赵高玩弄于股掌,再正常不过了。
赵高还编了一套“天子称朕,固不闻声”即别让他人听到天子声音的荒诞理论,让胡亥常居于深宫,自己独揽朝政。
此种,单纯享乐派人士胡亥,怎能抵挡住老奸巨猾赵高诱导,终被说服,同意篡改诏书。
李斯的致命弱点
“蛇有七寸,在头之下,腹之上,觑得清,击得重,制其要害之处,得之矣。”制服他人如打蛇七寸上,击中要害,让其动弹不得,乖乖就范。
赵高深知此道理,于是死死地掐住李斯“七寸”,让其完全屈服于己,那么李斯的所谓“七寸”是什么呢?
李斯,发迹之前曾观察“厕鼠与仓鼠”而得知,厕鼠(厕所里老鼠)光吃脏东西,还被来来回回的人、狗惊扰,经常受惊逃跑;仓鼠(粮仓里老鼠)居住在宽敞的粮仓之中,不被人、狗惊扰,优哉游哉地“享用”,吃不完的囤积粟米,虽身为同类但其境遇截然不同。
从而悟出,人与同老鼠一样,所处环境决定其境遇,只有处在“高位”才有出息,处在“低位”只能受苦受累的“大道理”,从此,倾慕荣华富贵之心,油然而生。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李斯传》
为了实现自己梦想,李斯跟随大咖荀子学了一套帝王治理天下之术。李斯完成学业之后,虽然是楚国人,但选择优质股“秦国”发展。与师傅辞行之时,还说“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者如同禽兽”,“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等等自己主见。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史记·李斯传》
从而,可窥见李斯的早已超出迷恋程度而深深中毒于“荣华富贵”的严重“病状。”
一同侍奉秦始皇几十年的李斯的同事,“聪明人”赵高,不可能不知,同事的此种状况。
起初,李斯还严厉斥责赵高想篡改诏书行为,然而,赵高猛打住其不情愿失去高官厚禄的“七寸”,并分析利害关系,极力灌输,只有篡改诏书是保持其“荣华富贵”的唯一保险单。
还说,若按诏书则蒙氏兄弟上位是雷打不动的事情,李斯将失去一切,甚至以“未曾见过被免职的秦朝丞相有好下场”的骇人耸听之语,恫吓李斯。
在赵高软硬兼施之下,更主要是想保住其高官厚禄的心里驱动之下,李斯终于撕下“道貌岸然”的虚伪假面孔,与赵高联手篡改了诏书,并立胡亥为太子。
至此,还是没有公开皇帝驾崩之事,其目的在于消灭以扶苏为首,蒙氏兄弟为辅的既定权力班子。
打乱既定权力秩序
三人合谋,又发诏书以无须有的罪名想赐死公子扶苏,虽然蒙恬向扶苏提出对诏书的质疑性,但性情刚毅、仁孝的扶苏,留下“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之言,自杀,蒙恬也被下狱。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史记·李斯传》
听到,扶苏死亡消息之后,胡亥本想释放蒙恬,但与蒙氏家族有仇恨的赵高,怎能轻易放过孟氏两兄弟?
原来,先前赵高犯下重罪,秦王下令让蒙毅依法严惩,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于是叛赵高为死刑,并夺得官籍。之后,秦始皇觉得赵高办事勤勉尽力,于是赦免并恢复其原职,从此,赵高对于蒙毅怀恨在心。
赵高为了打击蒙毅,瞎编故事,向胡亥说:“原本先皇想立您为太子,但是蒙毅极力反对。以臣愚昧之间,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赵高意见,囚禁蒙毅于代郡。
至此,扶苏已死,蒙氏两兄弟均被囚禁,从而,打乱了既定权力秩序,重新建立以胡亥为首,赵高、李斯为辅的新的权力秩序。
于是除掉政敌的三人,放心返回到咸阳,举行了葬礼,然后,太子胡亥正式登基。
之后,赵高主政,除掉了蒙氏两兄弟,还残杀N多旧臣及皇室宗亲,甚至连同党李斯也未能幸免。
从此,赵高虽无皇帝之名,却拥有了皇帝之实;反观胡亥,成了高高在上,完全被架空的傀儡皇帝。
之后,为非作歹,祸害天下的两人,也没有好下场,胡亥被赵高属下被杀;赵高也被子婴设计诛杀。
结语
妄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深信自己将会“长寿”而没有提早确立太子,然而,世事难料,在巡行途中暴死。从而,使大野心家赵高有机可乘,联合皇子胡亥及丞相李斯,篡改了诏书,打乱既定权力秩序,建立新的权力秩序。之后,逐渐排挤异己,架空皇帝,独揽朝政,为非作歹,祸害天下,加速了秦朝灭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始皇巡行途中暴死,使奸人乘机打乱既定权力秩序,加速秦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