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贤相到权相的转变,脱脱为何前后不一判若两人?

元朝末年的宰相脱脱,曾两次出任中书右丞相,第一次在任时人称贤相,第二次在任时却成了权相,为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却是截然不同的形象呢?

其实,让脱脱前后不一、判若两人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是因为他受了刺激才心性大变的,他受了什么刺激呢?亲眼看着他的父亲被流放后死在甘州。

脱脱不但是个大忠臣,还是个大孝子,当然,忠孝不能两全时,他是选择向国家尽忠,比如协助皇帝扳倒权臣伯父伯颜,比如暗中运作让贪财的父亲辞官,这些事情都足以表明脱脱孝顺但不愚孝。

至元六年(1340)二月十六,伯颜罢相,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出任右丞相,到了十月辞相,脱脱为右丞相,开始脱脱更化,一番操作下来,大元朝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恍如中兴在望。

至正四年(1344)五月,脱脱患病,一直不见好转,又迷信术士的话,就上表请求辞职,元顺帝正信赖他呢,怎么会同意?脱脱连续十七次上书,顺帝才不得不依从,任命脱脱举荐的阿鲁图为右丞相,又封脱脱为郑王,食邑安丰、赐金印等,脱脱坚辞不受。

这时候,和马札儿台有宿怨、又和脱脱政见不同的别儿怯不花出任左丞相,并在至正七年(1347)正月,把右丞相阿鲁图挤走取而代之,就展开了对马札儿台的攻讦。

别儿怯不花屡次在顺帝面前提及伯颜擅权不尊重皇帝的事,让顺帝想起当初在伯颜、马札儿台兄弟手下讨生活的旧事,自然是越想越气,伯颜已经死了,马札儿台不是还在眼前晃悠?

愤怒之下的顺帝也想不起脱脱的好了,下诏把马札儿台贬斥到西宁州,老子被赶出京城,身为儿子的又怎么能坐视?脱脱就陪同侍奉父亲去西宁州。

一路上,脱脱是小心谨慎,“在道则阅骑乘庐帐,食则视其品之精粗”,终于让老父亲安安稳稳来到西宁州。不想还没等喘口气,又追来一纸诏书,让马札儿台去西域撒思,爷俩只好继续西行,没走到目的地,顺帝忽然又想起脱脱的好来,就下诏让马札儿台回甘肃。

脱脱父子中道又折回,在十一月抵达甘州,马札儿台毕竟上了年纪,这半年里又是舟车劳顿的,没到甘州就生起病来,孝子脱脱是求医寻药、衣不解带的服侍老父亲,可甘州的条件又哪里比得上京城,从没受过磨挫的马札儿台,居然就这么一病归天。

33岁的脱脱面对丧父之痛,那是痛彻心扉,如果不是别儿怯不花攻讦,老父亲怎么会被流放而客死他乡?悲愤交加的脱脱是满心恨意,恨不得把谗害他父子的人统统弄死,为老父亲偿命,就是经此变故,才是脱脱心性大变的原因。

因此,脱脱在复相后,一改往日作风,独断专行,“急复私仇”,“恩怨无不报”,再没有第一次为相时的宽和,而他的所作所为也让他逐步走向伯父伯颜的后尘,被皇帝猜忌、被政敌憎恨,最后惨遭罢职流放,又被毒死。

虽然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俗话,但人的性格并不是真的一成不变,个人遭遇、所处环境以及流逝的时间,都能够改变性格。

脱脱本来就优柔寡断、喜欢感情用事,经过老父亲之死,大受刺激之下,心性自然大变,所以才给人留下两次出任宰相风格截然不同、恍如两人的印象。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从贤相到权相的转变,脱脱为何前后不一判若两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