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刚子聊历史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前言导语
在明初的历史上,避不过的话题自然是“靖难之役”。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口号,赶跑了侄子朱允炆,抢了建文帝的皇位,而侄子朱允炆消失在皇宫的一场大火中,从此不知所踪,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疑案之一。
朱棣进入南京后,对曾经为建文帝削藩出谋划策的文臣武将大肆屠杀,其中包括齐泰、黄子澄、景清、方孝孺等,靖难之役给经济刚刚得到恢复的明朝带来了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激烈的地区。
最为世人所熟知就是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事了,千百年来人人传诵,直到今天仍然有人把他作为茶前饭后的谈资。
但历史君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是个谣言!这只不过是后人为追求戏剧的效果而杜撰的,至于诛灭十族,纯属子虚乌有。
方孝孺其人出身
方孝孺,字西直又字西古,生于公元1357年。父亲方克勤,是明太祖时期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但不幸是,父亲因陷入明初的“空印案”而被处死。
据史料记载,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是闻名乡里的小神童,时人称之为“小韩愈”。成年后拜宋濂为师,在同门师兄弟中也是出类拔萃,连前辈胡翰、苏伯衡都自叹不如,方孝孺主张以仁孝治天下,常以世事太平为己任。
在洪武年间,因为吴沉的推荐,朱元璋召见了方孝孺,但因为他的治国方略和明太祖的施政有所冲突,所以未受重用。
开国之初,需要大刀阔斧的治理国家,而朱元璋也知道,后世守成之君需要以仁治天下。所以到了洪武末年,方孝孺逐渐被重用,他也成了明太祖给建文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而这正是酿成“靖难之变”的主要原因。
建文帝继位后,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饱学之士纷纷成了朱允炆的幕僚军师,但这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大儒,却在削藩行动上犯了致命性错误,经过这帮文人的瞎操作,最终朱棣靖难成功,建文帝下落不明,而这帮文人则死在了朱棣的刀下。
被灭十族的传说
历史上最残暴的酷刑也只有“诛灭九族”,关于诛十族记载的只有方孝孺和景清两个人。
最早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来自祝枝山的《野记》(即祝允明,因为右手生有枝指,所以自号枝山,和唐伯虎是同时期的大儒),后期的野史、包括明末的私史都沿用了《野记》灭十族的说法。不过《野记》的作者祝枝山在开篇就申明了自己创作来源,《野记》记载的内容都是祝枝山道听途说,没有经过官方考证的。
《野记》中关于方孝孺被灭十族是这样记载的:
当燕王朱棣还没有打进南京的时候,他的谋士姚广孝就曾经对朱棣说道:“方孝孺是读书人的种子,决不可杀”!
当朱允炆消失在那场大火之后,朱棣一边派人灭火一边则是招来了方孝孺,让他起草自己的登基诏书,方孝孺是建文帝的忠臣,此时身着重孝大哭不止。
朱棣劝说方孝孺:“我是效仿周公辅助成王”!
方孝孺厉声反问:“成王安在”?
朱棣回答:“他自焚而亡”。
方孝孺又问道:“为何不立成王之子”?
“国家需要一个成年的君主”朱棣答道。
方孝孺咄咄逼人:“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被逼得无奈,只得亲自走下殿来,苦笑道:“这都是我的家事啊,先生不要为这些事劳神了,昭告天下,非先生不可”!
方孝孺接过纸笔,乱涂乱画,边哭边骂:“死即死尔,诏不可书”!
此时,朱棣已经皇位在手,大怒道:“先生就不怕我诛你九族”?
方孝孺大气凌然:“即便诛我十族又如何”?
被激怒的朱棣立马表露出残暴的本性,让人逮捕了方孝孺的九族亲族,再加上方孝孺的学生,凑足了十族全部诛杀,共计800多人死在了方孝孺面前,最后才将方孝孺凌迟处死。
方孝孺被杀的正史记载
关于朱棣处死方孝孺,官方的《明史.方孝孺传》也有记载: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咸祖颔之.至是欲使苹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乎?”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河;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者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这段正史记载的前半段与野史差不多,都是说朱棣让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被拒绝的事,但最后关于方孝孺的死,只有短短的“命磔者市”几个字,就是说朱棣下令将方孝孺凌迟处死了,关于灭十族却没有记载。
而且古代虽有灭九族的大罪,但真正受此酷刑的犯人极少,即使谋逆大罪一般也只会夷灭三族,如果真是灭十族的话,那官方史料必然会对方孝孺的罪行详细陈述,但并没有从其它史料找到更多的佐证。
更重要的是,《明史》是清朝当政者主持修著的,而很多人认为,大清为了抹黑明朝,在修《明史》时扭曲了大量事实,如果朱棣真有此暴行,正好给了清朝丑化明朝的机会,所以在修史时不可能不记载。
由此可见,朱棣灭方孝孺十族的事,只是为了渲染方孝孺临死不屈的气节,纯属后人杜撰!
结语
到明仁宗继位后,以仁孝著称的朱高炽下诏,为靖难遗孤平反,被流放或沦为奴仆者,都释放为民,并且发还土地让他们回乡务农。
到了万历年间,不光因方孝孺案受牵连的人被平反,连方孝孺的远房侄子方琬都免罪获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如果方孝孺真被灭十族,断然不会有远房侄子一脉流传下去。
并且,有人在万历年间,为方孝孺、徐辉祖等建起了忠庙祠,以便后人供奉。
南明弘光年间,弘光帝朱由崧给方孝孺上谥号“文正”,算是对方孝孺忠贞不屈的褒扬。
参考文献:《明史·方孝孺传》《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野记》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诛我十族又如何?好那我满足你!其实真相是这样,别再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