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狂妄疯狂一时,一般都认为最狂妄最出名的就是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之时,裕仁天皇询问时任日本陆军大臣的杉山元:“解决中国事变,需要多长时间?”杉山元当时回答:“只需要一个月!”不料,一打就打了八年。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狂妄在当时没有出人意料,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说过,“从日本动员之日起,开到中国攻击之日止,最多不过十天;所以中国假若和日本绝交,日本在十天以内,便可以亡中国!”这一点,蒋介石在《敌乎?友乎?》一文中这样说:“中山先生何以明言日本在十天内可以亡中国?要知中山先生之言,是看破日本早具有十天内占领中国要地之野心与其可能,故特加重其词,以警惕国人。”
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走向强大和军国主义,中国则是在战乱和失败的阴影中,日本有了充足的藐视中国的资本。九一八事变,几十万东北军居然一枪不放丢弃东北,更是让日本嚣张,以为中国唾手可得。所以杉山元敢说,一个月解决中国事变。只是日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已经不是大清朝时期的中国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强烈爆发出来。
实际上最狂妄的不是杉山元而是丰臣秀吉。在杉山元时代,日本是强国是侵略者。可是在丰臣秀吉时代,日本是弱国偏偏要挑战强大的明朝帝国,可谓是疯狂。杉山元不过是继续想完成丰臣秀吉的“中国梦”罢了。
日本著名的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1868年3月,明治天皇睦仁颁布“继承列祖列宗伟业,……宣布国威于四方”的《御笔信》,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
日本的大陆政策实际上起源于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个真正的主张者和实践者。
丰臣秀吉是一个野心家,出身贫贱却成为统一日本的政治家。丰臣秀吉的眼光不仅看着日本,也开始觊觎中国,“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丰臣秀吉有个“中国梦”,在其刚刚被任命为关白(摄政大臣)不到两个月的1585年9月,给其家臣一柳末安的信中说:“余之被任命为关白,除统治日本外,同时其统治大权也及于唐国(即明王朝)。”1587年还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王朝)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1592年9月18日,丰臣秀吉给关白秀次的《二十五条觉书》中表明了他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天皇居北京,秀吉居日本,船来泊之宁波”。
要征服中国必须先征服朝鲜,丰臣秀吉在答朝鲜国书中写道:不屑国家之远、山河之隔, 欲一超直入大明国, 欲易吾朝风俗于四百余州, 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 在方寸中。贵国先驱入朝, 依有远虑无近忧者乎? 远方小岛在海中者, 后进辈不可作容许也。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14万征伐朝鲜,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正式拉开侵略朝鲜的序幕。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候说要:“奉天皇于大唐(明)之京都(迁都北京),可于明后年幸,将京城(北京)附近之十国(县)可供圣上(天皇)御用”,“周围百国(县)吾儿(养子)领有”。丰臣秀吉还想要“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因为宁波府“近天竺”(印度),以便“尊圣意,占领天竺”。丰臣秀吉不仅想要中国还想要印度。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后,日本天皇在大阪为其修建了丰国神社,追授其为丰国大明神,设立神社供奉。1898年,丰臣秀吉去世300年,《丰阁征战秘录》把丰臣秀吉塑造成民族英雄,成为甲午战前的动员令。日本侵略者并吞朝鲜、侵略中国乃至发动太平洋战争,都被塑造成是在完成丰臣秀吉的遗业。
日本侵华为什么选择在九一八呢?按照张召忠的说法,这一天正好是丰臣秀吉的忌日。
丰臣秀吉作为日本"大陆政策"的最早提出者,对日本侵略扩张思想影响很深。
日本军事思想家佐藤信渊在《宇内混同秘策》中提出:"由皇国开发他邦,必由吞并中国而肇始……当今世界万国之中,皇国最易攻取之地,莫过于支那国满洲。……故皇国之征服满洲,迟早虽不可知,但其为皇国所有,则属无疑,满洲一得,支那全国之衰微,必由此而始。故以鞑靼之后,始可逐次而图朝鲜、支那"。
日本首任参谋总长山县有朋在其回忆录说:其年幼时最崇拜的英雄就是丰臣秀吉——他是在读着丰臣秀吉的书成长起来的!山县有朋认为,在列强争雄的时代,"仅仅防守主权线已不足以维护国家之独立,必须进而保卫利益线---朝鲜、中国。”
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提交了所谓“满蒙积极政策”的秘密文件,即《田中奏折》。《田中奏折》提出日本新大陆政策的总战略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本获取全中国的资源以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大和民族在亚洲大陆显露身手,掌握满蒙的权利则为首要关键。”
丰臣秀吉的侵略中国霸占世界的野心,被大明的实力硬生生给灭了。丰臣秀吉的不幸在于遇到了大明,遇到了万历。万历虽然荒唐,但是灭倭的态度是坚决的。明朝命宋应昌为经略,名将李如松为提督,率领四万多名大军渡江入朝。平壤之战,日本领略了明朝的军威。《宣宗实录》记载:“俄而发大炮一号,各镇继而齐发,响如万雷,山岳震摇,火箭乱放,烟焰弥数十里,咫尺不分。“
朝鲜宣宗惊叹大明的实力:“窃照王师有征,天吏无敌,乃于本年正月初八日壬戌, 进攻平壤, 不崇朝而城破, 除焚溺斩杀之外, 余贼丧魄逃遁, 其军威之盛, 战胜之速, 委前史所未有。”
朝鲜宣宗对大明是感激涕零,“第念再造我国,收复三京,专是皇恩”。
丰臣秀吉的野心被大明给灭了,死前悔悟“吾与明构兵,祸结弗结,吾深悔之。彼闻吾死,或大举来报。国朝(指日本)自古未曾受外辱,及我时受焉,吾深耻之……”,临死之前还要担心“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赖山阳《日本外史》)
万历朝鲜战争,奠定了三百年的和平局面。可是三百年后甲午战争,拥有海陆军80万的大清朝,硬是被蕞尔小国日本打得是溃不成军。大清朝的近代史,就写满了两个字——屈辱。丰臣秀吉没有成功,可是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确是侵略中国的罪魁祸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个真正的主张者和实践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