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沈阳有座桥中之瑰宝 绝对值得你前往一观

如果说起沈阳第一桥,那非永安桥莫属,永安桥不仅极具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建筑史中的瑰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座保存完好的永安桥。

位于于洪区马三家街道永安村内的永安桥,就是一座相当有年代有故事的古石桥,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康熙、乾隆等四代皇帝16次走过永安桥。永安桥又名大石桥 ,始建于清崇德六年(1641),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石拱桥。桥东侧有一座绿泥板岩石碑,碑首有浮雕蛟龙四条,石碑正面刻有“宽温仁厚皇帝敕建永安桥,大清崇德六年岁次辛已季秋吉旦”,碑额篆刻“御建”二字。

清代以前,沈阳以西有史称“南北千余里、东西二百里”的“辽泽”。因有辽泽的阻碍,从沈阳经辽西去中原不得不绕道。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沈阳成为了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其交通枢纽地位,特别是开辟通往辽西更近便的交通路线。于是在清崇德六年(1641),皇太极下令建永安桥。此后,八旗健儿再征战中原时,便威风凛凛地从桥上通过。

顺治元年(1644)后,有四代皇帝十次东巡,十六次走在盛京御路上,并从永安桥上通过,往返于京师与盛京之间。其中,康熙皇帝东巡3次,乾隆皇帝4次,嘉庆皇帝2次、道光皇帝1次,走的就是永安桥。于是,永安桥也成为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驻跸在永安桥西,犹记得十年前曾从此经过,放眼一望雨后消尘,春催柳绿便知盛京在即,题诗《过永安桥口占》:夹路飞尘宿雨消,十年曾此驻龙镳。春风城阙知非远,几处轻寒变柳条。乾隆皇帝东巡时也以诗纪行,题诗四首写过永安石桥:《雪中过永安桥》《前题再咏》《永安桥》《题永安桥》。永安桥的美,也在帝王的笔墨渲染下宛若岁月清音,为世人传唱。

1963年,永安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永安桥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虽然恢弘,终是尘埃随风。但经历了300余年风雨的永安桥,却穿越一般,活络着过往与现在。永安桥原跨沈阳蒲河,后因河流改道,多年前桥下已几乎无水通过。别看永安桥上了岁数,但它曾是当地重要的交通要道。1979年,因桥面损坏严重,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其修葺一新,此后永安桥又以硬朗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永安桥全长37米,桥下三孔,东西向。桥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桥头宽12米。桥身两侧分别立着19根石栏杆,桥端的石柱上是圆雕的狮子,其他为荷叶状柱头。桥头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狮。桥的栏板上装饰着柿蒂花纹和卷云纹,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图案。其精美程度,不逊色于一宫两陵中的同类物件。

而永安桥最大的一绝是,桥身的北侧有双龙探首,桥身南侧露出龙尾。龙头迎着水流,而龙尾则顺着水流。据说,当年桥下蒲河盈水期,湍急的水流会被分成三股从三个孔洞中流过去。彼时彼景仿佛两条栩栩如生的蛟龙,驮着一座大石桥游走于滚滚的河水中,尽显出双龙驮桥的宏伟气势。永安桥这种独特生动的造型,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你现居沈阳,如果你对沈阳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建筑感兴趣,那么此桥绝对值得一观,当你置身桥前,相信你一定会被前人的智慧所折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沈阳有座桥中之瑰宝 绝对值得你前往一观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