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三年(1585年),臣服于羽柴秀吉后,毛利家派遣水军前往纪伊国,支援羽柴秀吉平定当地的一揆。而后,在四国征伐时,毛利辉元又派叔叔小早川隆景率军四万人远征四国,协助羽柴家平定了“羽柴包围网”的西线,让羽柴家在与德川家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这最终成为德川家康臣服的理由之一。
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在征伐四国的同年出任关白,而后在次年羽柴家为了支援大友家发起了“九州征伐”,讨伐萨摩岛津家。讽刺的是,毛利家为了与北九州的大友家作战,一直以来都与南九州的岛津家关系交好,这一次毛利家却站在了宿敌的一边,攻打昔日的盟友。平定九州以后,羽柴秀吉一度想要收回毛利家的备前、备后、伯耆、伊予(四国征伐时加封)四国领地,转封至丰前、筑前、筑后、肥后等九州领地,不过在毛利辉元的反对之下最终作罢,只将小早川隆景从伊予国转封至北九州。值得一提的是,毛利辉元的叔父吉川元春在九州征伐期间病死,小早川隆景被转封至九州,事实上从毛利家独立,使得毛利元就时期打造的“毛利两川”制度,仅仅一代人就瓦解了。
文禄元年(1592年),羽柴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毛利辉元身为西国最强大的大名,响应羽柴秀吉的号召,率领三万毛利军进入朝鲜。不过由于明军入朝以后日军的攻势受阻,所以当明、日开始交涉和谈后毛利辉元便率军返回了日本。
在侵略朝鲜的同一时期,日本内部也不宁静。羽柴秀吉早年无子,后来迎接了外甥羽柴秀次为养子,继承了羽柴家与关白的职位。可是,在秀次出任关白后,羽柴秀吉又生下了儿子秀赖,于是他便有了废嫡的打算,“秀次事件”的最终结果是羽柴秀次在高野山自尽而死,而秀吉为了强化大名们与羽柴家的关系,要求毛利辉元、德川家康等大名向羽柴家奉纳誓书,宣誓效忠于羽柴秀赖。
毛利辉元
庆长二年(1597年)六月,小早川隆景去世,小早川家由养子小早川秀秋继承。小早川隆景死后,小早川家与毛利家的关系更加疏远,隆景时代拜领的许多毛利家的领地,此刻也需要归还毛利家。除此以外,毛利辉元早年迎接侄子毛利秀元为继承人,但是后来儿子秀就出生,导致毛利秀元被废嫡。羽柴秀吉最终裁定,让毛利辉元将出云国、石见国赐给毛利秀元做领地,再让吉川广家继承小早川隆景的遗领,但是由于秀吉在次年病逝的缘故,这两件事最终都没有落实。
让毛利辉元没有想到的是,随着羽柴秀吉的去世,毛利家再一次来到风口浪尖之上。
庆长四年(1599年)闰三月,羽柴秀吉留下制衡德川家康的重臣前田利家去世,在前田利家的葬礼上,福岛正则等七名武将袭击了石田三成,虽然在德川家康的调解下这件事以石田三成隐居而和平解决,但是此事也导致了这位羽柴秀吉生前最信赖的奉行失势,羽柴家的实权落入了德川家康一人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时候德川家康以秀吉遗命的名义介入了毛利家的领地分配,要求毛利辉元按照秀吉的裁定给毛利秀元下赐领地。毛利辉元自然是不愿意这样分化毛利家,因此拒绝接受命令。最终,在德川家康的强制要求下,毛利辉元让毛利秀元继承了亲生父亲穗井田元清的遗领,吉川广家的领地则依旧不变,先前约定给吉川广家的小早川隆景遗领也被毛利辉元收为直辖领。
九州
庆长五年(1600年)五月,德川家康发起“会津征伐”,讨伐“五大老”中的另外一人上杉景胜,虽然毛利辉元反对此事,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德川家康出征以后,石田三成在京畿举兵,拥戴毛利辉元为总大将,宣布讨伐权臣德川家康,毛利辉元也率领六万大军进入了原本由家康居住的大坂城西之丸。
然而,直到关原合战结束为止,毛利辉元都在大坂城没有行动。毛利辉元、吉川广家、小早川秀秋三人在关原合战时的神奇操作,也成为了中文日本史板块里被人津津乐道的“毛利三神”的反讽梗,即“战神”小早川秀秋(关键时刻反水攻击友军)、“食神”吉川广家(以吃饭为由拒绝参战)、“宅神”毛利辉元(身为总大将不去前线却在大坂城不动如山)。
不过,玩梗毕竟只是玩梗,在关原合战时所谓的“毛利三神”究竟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操作呢?历史上的三人真的就像玩笑话里那样不堪吗?
我们先来说说“战神”小早川秀秋,在通说里小早川秀秋加入了西军不假,但是在关原合战的当天,与德川家康内通的小早川秀秋在松尾山上首鼠两端,拒绝参加任何一方,直到被德川家康派出的铁炮队攻击以后,小早川军才加入了东军参战,小早川军也成为关原合战中东军致胜的转折点。
首先,德川家康的“问铁炮”这件事根本不见于任何一次史料,仅在《黑田家谱》、《关原军记大成》、《高山公实录》等二次史料中记载。也就是说,德川家康派出铁炮队攻击小早川秀秋之事压根就是近世的创作而已,到了大河剧里,大概是担心铁炮声不够响的缘故,铁炮更是被剧组擅自替换成了大炮。
其次,关原合战时小早川秀秋的动向与通说中并不一样。实际上,早在关原本战发生的前一天,小早川秀秋就向德川家康交纳了起请文,缔结了盟约,也就是说在关原本战前小早川秀秋就加入了东军。当时石田三成的打算是以大垣城、岐阜城为防线防御东军,但是由于岐阜城的织田秀信不给力,导致岐阜城落入东军手中,石田三成布置的防线缺了一角。得知小早川秀秋有加入东军的动向后,石田三成也向小早川秀秋去信,甚至允诺让秀秋在秀赖成年以前出任关白。然而小早川秀秋不为所动,为了避免被西军攻击,小早川秀秋率军东进,来到了关原附近的松尾山城之中。
小早川秀秋的动向引起了石田三成的警惕,此时在关原布阵的是西军的大谷吉继,小早川秀秋若是加入了东军,将会对大谷军造成威胁,因而石田三成才率军从大垣城出阵,赶赴关原救援大谷吉继。根据石川康通、彦坂元正给松平家乘的连署状(一次史料)中所言,关原合战发生于上午巳刻(9时~11时),在开战时小早川秀秋、胁坂安治、小川祐忠、小川祐滋父子就加入了东军作战,一举击败了西军。也就是说,与通说中不一样,关原合战并没有打了一天,而是一上午就结束了,小早川秀秋也是在开战时就加入了战局,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问铁炮等故事。
小早川秀秋
紧接着,来说说“食神”吉川广家,吉川广家之所以背上“食神”这口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河剧将“正在吃饭”这句台词安排给他的缘故吧。实际上,吉川广家在关原本战以前,就判断西军必败,因此私下里与德川家内通,约定以安堵毛利家领地为条件加入东军。当时西军里内通德川家的武将非常之多,毛利辉元也得知了这些事情,但是他无法判断毛利军中有谁和东军内通,因而对毛利秀元、吉川广家等都有所防备。
在关原合战发生时,毛利军大将毛利秀元是想要参战的,但是和德川家内通的毛利军前锋吉川广家却拒绝参战,使得毛利秀元也不敢轻举妄动。说回来,从血缘上来说毛利辉元、吉川广家与毛利秀元都是堂兄弟,面对挡在毛利军面前的吉川广家,毛利秀元如果想参战就只能越过吉川军,或者全歼吉川军。在当时的日本,如果有人越过前锋先加入战局的话,是不符合军法的,有可能会被处分。再者,毛利秀元要是强行参战,战后回去和辉元报告说堂哥在战场不动如山所以我把他给突突了,这不是正好给了毛利辉元一个处理他的借口么?
因此,在面对长束正家派出催促出兵的使者时,毛利秀元只好应付说:“我军正在吃饭……”由于毛利秀元的官位是正三位参议,参议的唐名是“宰相”,所以后来人们也嘲讽毛利秀元假装吃饭不出兵这件事为“宰相的空便当”。
说实话,不能怪毛利秀元,挺惨一人。
最后再说回“宅神”毛利辉元,在关原合战的时候,毛利辉元到底在干什么呢?其实,关原合战发生时,毛利辉元在大坂城坐镇指挥,不断地在西国发动战事。在西军组成以后,毛利辉元先是出兵阿波国占据了蜂须贺家的领地德岛,而后又调略叔父小早川隆景的旧领伊予国的国众加入己方,同时还支援被除封的大友吉统返回九州丰后国,号召大友家旧臣起兵与东军方的黑田家交战。我们之所以对毛利辉元有一种“关原合战时啥也不干”的错觉,是因为我们将目光都焦距在了东边的关原,从而忽视了西边的战场。与其说毛利辉元宅在大坂城不参加关原合战,倒不如说毛利辉元压根没来得及参战,他也想不到岐阜城能那么快失守,而关原合战的本战仅仅半天就能打完了。
在西军战败以后,几乎没有遭受损失的毛利军退回了大坂城,此时西军在大坂城的兵力还有约五、六万人,毛利秀元、立花宗茂、岛津义弘等都主张拥戴羽柴秀赖为主笼城防守,但是毛利辉元却在私底下被德川家康以安堵领地说服,最终率领毛利军退却。
不过,德川家康自然是不会放过毛利辉元的。在进驻大坂城以后,德川家康提出吉川广家在与德川家内通时曾说毛利辉元与西军关系不大,但是在德川家收缴大坂城的书信以后,却发现毛利辉元是以西军总大将的身份活动。因而德川家康表示先前的安堵领地约定失效,要将毛利家的领地全部没收,不过因为吉川广家积极与德川家内通的缘故,可以将毛利家的周防国、长门国封给吉川广家,让吉川广家复归本家继承毛利家的家督。
吉川广家自然不愿意干这种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再加上德川家重臣井伊直政也进言说家康公你这手直接没收八国领地也太黑了,德川家康最终同意将原本准备给广家的周防国、长门国改赐给毛利家。不过领地不是直接赐给毛利辉元,而是以嫡子毛利秀就出任毛利家家督的形式安堵,因此毛利秀就才是长州藩的初代藩主。由于关原合战的失败,毛利辉元失去了祖先长年经营的领地,在江户幕府建立后,毛利家便以幕府的外样大名身份活跃,甚至参加了攻打羽柴家的“大坂之阵”。
长州藩
宽永二年(1625年)四月,毛利辉元在隐居地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虽然江户时代的毛利家默默无闻,但是让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默默无闻的长州藩,最终能够成为推翻江户幕府的重要棋子之一,甚至一直影响到了现在的日本。
本文作者:北条早苗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逐鹿天下:关原合战与“毛利家三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