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长城城墙最高不过十米,凭何防卫游牧民族骑兵,守护华夏两千年

战争就是人类社会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不过因为现代化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以战争解决问题并不受现代社会所认可。不过在古代来说,战争就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必经过程之一,因为时代条件的限制,古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一个国家的壮大,就要经历大大小小的各种战役。

比如秦始皇创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大一统王朝秦朝,当时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完成了对战国七雄和其余小诸侯国的兼并,最终于公元前221年打败齐国后,正式完成了对整个华夏的统一。随后,秦始皇又以各诸侯国的土地范围作为基础逐步向外扩张,最终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本雏形。

秦始皇期间,除了神秘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外,另一项伟大工程就是长城。长城最初的修建时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就是彼此战争不断,而北边的游牧民族匈奴也开始逐渐强盛,并对秦国、燕国和赵国的边境屡有侵犯。还有我们的历史教材中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效仿北方的游牧民族训练士兵,以胡人之长补己之短。

赵武灵王时期,赵国的国力得到中兴,对匈奴也不再是一味的被动挨打。到了赵悼襄王时期,边境大将李牧更是一战就斩杀了十万匈奴大军。还有为了抵御匈奴而修建的赵长城距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还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段长城。

再说回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想尽了一切办法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当方士从蓬莱山返回后,并未寻回什么仙药,不过却找到了一本写有“亡秦者,胡也”的仙书。

秦始皇认为这个“胡”就是匈奴,于是便命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为了避免“秦亡”,又命几十万劳工修筑预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因为早在秦始皇的命令之前,北方诸侯国已经开始修筑了城墙,而这次除了新建工程外,就是将其余城墙连接到一起。

古时,长城的修建可是引来不少非议,因为其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极大的消耗,尤其是长城的城墙还不到十米高,又凭什么拦截北方游牧民族呢。

要知道的是,长城可不是在平地建墙,而是依地势而起,如果我方地势占优,只需简单兵力负责观察和瞭望即可,如果不占优,才派大军镇守。古代的冷兵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最为仰仗的就是骑兵,没有了马,游牧民族的战斗力也就不止下降一个点,而长城的存在使战马无法跨越,即使步兵也不容易翻越。尤其是长城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关隘和烽火台,对北方游牧民族是很好的防守作用。

另外,就算抬杠说匈奴人可以扛梯子翻过来,即使守军未能及时发现,那么没有马的骑兵也就是活靶子了。少量人数的翻越并不足为惧,而大批骑兵是根本无法翻过来的,长城的存在意义就是阻隔,同时利用各个关隘限制敌军。依靠的“死板”的长城,还有一整套“灵活”的防御体系,比如大小石台、箭楼和挡马墙等等。

总结说来就是,长城隔绝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不是依赖高度,而是利用地形优势和灵活的防御体系。

长城是凝聚着古代人民心血和勤劳的结晶,是一座写满了沧桑历史的丰碑,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1961年,长城成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长城城墙最高不过十米,凭何防卫游牧民族骑兵,守护华夏两千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