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8月,西什库教堂已经被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了两个多月之久,面前这座教堂义和团和清军投入的人有数万之众,而守卫教堂的列强只有四十多人。
最终西什库教堂还是没有被攻破,它等到了八国联军。时间两个多月,人数对比更是悬殊,一座教堂为什么就是攻不破呢?以往这些例子,都是我们来印证义和团和清军战斗力低下的绝佳证据,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义和团最早爆发于山东和河北,然后在端郡王载漪等人的支持下才进入的北京城。载漪为什么对义和团运动如此重视,原因主要是他的儿子溥俊这时已经被慈禧封为了大阿哥(太子),他着急做太上皇,而列强却不支持废光绪,因此载漪对洋人是恨之入骨。
载漪为了刺激慈禧,还出来一个大损招,直接伪造了一份列强让慈禧退位还政光绪的诏书。这可直接打了慈禧的七寸,对于慈禧来说割地赔款可以,退位还政是万万不行的。宇宙最强的慈禧向列强宣战了,是对十一国的宣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号称“刀枪不入”,口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就进入了清廷的视线。慈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义和团根本没有神功附体,在列强的进攻下死伤惨重。结果是慈禧负责西逃,李鸿章依旧负责善后,最终签订了《辛丑条约》。
在这场灾难面前,清廷统治者丑恶的嘴脸是暴露无遗。义和团的战斗力是不行,但也绝不至于如此不堪。自身实力不足,再加上队友的挖墙脚,才是义和团的失败的主因。下面我来举三个例子说一下:
一,西什库教堂的牛排
围攻教堂、使馆区即便真攻不下,两个月下来断水、断粮也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西什库教堂在被围半个月后就开始杀骡子马来充饥,一座教堂能有多少骡马,为什么还能支撑一个多月?
原因很简单,清朝官员很贴心牛排水果是样样俱全,他们找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背着义和团就送给了列强。
列强吃饱喝足后,接着守大门。围攻西什库教堂两个多月下来,列强死了十一个(法5个,意6个),而清军和义和团则死亡600人以上,当然义和团占绝大多数。
二,东交民巷的“开花大炮”
西什库教堂两个多月没有打下来,东交民巷同样也没有打下来。这次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清军加义和团有数十万人,列强的人数是四百人出头。每次开始攻打时,义和团的声势极其浩大,在东交民巷附近的房子上密密麻麻站的全是人。
数十万人打不下使馆区,端郡王载漪站不住了,他又伪造诏书把清军的山炮营给调了过来。这个营的武器装备精良,所用的大炮全是德国进口的,一个“开花大炮”的炮弹就有几百斤重。有这等威力的大炮助阵,为何还是没有打下来呢?
当时山炮营的领馆是张怀芝,他知道这件事事关重大,不敢轻易开炮。于是,他为了找一张护身符就想到了直隶总督、也是他的顶头上司荣禄。荣禄也不敢接这个活,到底是开炮还是不开炮,荣禄一直没有一个准话。最后,荣禄在张怀芝软磨硬泡下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打吧,反正让人听到炮声就得了。
结果,一晚上几百发炮弹就打了过去,但列强是毫发无损,大使馆更是稳如泰山。张怀芝对荣禄的意思是心领神会,他整宿炮轰的都是一片空地(东交民巷的一块无主空地)。义和团就这样被队友坑了一次又一次,死伤无数。
三,义和团背后的枪声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一带阻击过八国联国,早些年被称为“廊坊大捷”。面对由西摩尔统领的两千多名联军,聂士成的武卫军(清军精锐)和义和团是严阵以待。
义和团有“神功”当然是进攻的先锋,就这样义和团在洋枪洋炮的进攻下死伤惨重,有重机枪的武卫军却在后方看着这血腥的一幕不为所动。这支义和团队伍有两个选择,一是死在了冲锋的路上,二是死在了清军的重机枪下(退缩的义和团)。
义和团就像是一阵龙卷风,来得快消失的更是快。在那阵摧枯拉朽的瞬间,总有一些事是值得品读的,百余年前的义和团好像被人耍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义和团被人给耍了:抡大刀的是有机会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