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履卦:上九爻“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解析;天道曰祥,人道曰礼,礼顺祥曰吉

【爻辞】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文】

上爻阳爻:仔细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天象”预兆,依预兆进行改变,大吉。

【注释】

:考察、察看、审察。《论语·为政》“视其所以”;《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考察、检查、探究、研究。《尚书·虞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尚书·周书·周官》“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技巧、擅长、善于;《说文解字》“,技也。”;《广韵》“,能也,善也。”;《荀子·哀公》“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

PS:“”从耂,丂声;“”从工,丂声。“”古同“”,或为“”的初文;《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遐不作人?”;《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曰伯庸”。“”通“”,《玉篇》“,古文字。”。综上,今本“”与帛书“”通。

:本义“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曰:祥,详也。天欲降以祸福,先以吉凶之兆详审告悟之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福也。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注】祥,变异之气。【疏】祥者,善恶之徵。中庸必有祯祥,吉祥也。必有妖孽,凶祥也。则祥是善事,而析以灾为祥者,对文言耳。书序:亳有祥桑。五行传:时有靑眚靑祥,白眚白祥之类,皆以恶徵为祥。是祥有善有恶,故杜云变异之气。

羽+羊(上下结构,上从羽、下从羊):字同“”。《周易·易传·丰卦·象》“丰其屋,天际翔也。”,“”通“”。“”可通“”,“”又通“”,《吕氏春秋·览·有始览·去尤》“《庄子》曰「以瓦殶者,以钩殶者战,以黄金殶者殆。其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盖内掘。」”,“”通“”,安详之义;《庄子·外篇·达生》“以瓦注者,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吕氏春秋》与《庄子》原文两相比较,可见“”、“”、“”可互通。

:甲骨文字形由表示旗帜的“ ”[yǎn]和表示足的“止”构成,表示士兵随着旗帜的指挥而向前后或左右转动,引申泛指旋转。《说文解字》(大徐本)“: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 、从疋。疋[shū],足也。徐锴曰:人足随旌旗以周旋也。”。“ ”是旗帜飘扬的样子;“”是“足”,即人足,代指人;“”的意思是人在旗帜下,随着指挥的旗帜而旋转;或者说旗帜在挥舞走动,人们也跟着走动。“”字体现了人总是紧跟着旗帜走,即听从旗帜的指挥的意思。因为“”是指旗帜转动,人也跟着转动,所以“旋”便引申出“周旋”、“旋转”的意思。在古籍中“”、“”可互通。

:[qióng],同“”[qióng],是“”的俗省字。“”,古同“”(简体“”),读作[huán]。由此可见:“”同“”,“”又同“”,“”可通“”,故今本“”与帛书“”通。

元吉:大吉。:大、吉。

【解析】

上爻是天位,上天之爻;爻辞讲的是“”卦的终极状态。

视履考祥”是讲:仔细的审视、察看履“”的过程(自己的所作所为),在仔细的探究、研究上天的预兆“天象”。

其旋元吉”是讲:能依据上天的“天象”预兆,对自己的行为(履“”)进行修正、改正,大吉。“”是人们依据旗帜的挥动而做出与旗帜相一致的行动;在爻辞中是指,能依据上天的“天象”预兆,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正,以顺天。《左传·文公十五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PS:“”我个人认为其应与“周天子祭祀上天、天帝时所建的三辰旗” 相关(三辰象征天、昊天上帝、天道);“”是随旗帜而动,三辰旗则代表天道;“”即代表随天道而动,合“礼以顺天”之义。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类似《左传·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大意为:古时帝王、国君五年一巡狩,要先卜问吉凶,五年五卜,都得吉兆才出行。如果有一年卜问不吉利,那就更加努力的修养道德,再重新占卜。

东汉-张衡《东京赋》“卜征考祥,终然允淑。”;征,巡狩;卜征,指为巡狩吉凶占卜;终然允淑,指最终结果吉祥。

如前文解析“”卦卦象时所言,古人的“天命观”认为“上天”无时不刻的在监看着人们在大地上的一切行为;《诗经·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诗经·大雅·烝民》“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当人们在下界的所做所行,有所缺失、不正,不合天道时,“上天”会先通过“天象”(征兆)示警,以求人们及时改正;如果人们视而不见,“上天”就会降下“天威”以作惩罚。

关于天象、星象的记载,广泛出现在《尚书》、《诗经》、《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

尚书·商书·序》“伊陟相大戊,亳有,桑、谷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咸乂》、《伊陟》、《原命》仅作为序,而无正文,正文缺失)。

讲说:商中宗太戊在位时,太戊七年,殷商的首都亳出现了不祥征兆,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两手合抱那么大。太戊害怕,于是询问国相伊陟。伊陟说:“臣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过失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魔鬼怪。大王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听从他的话,怪桑树果然枯死。

夏商周时期,就已经设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官职“太史”;这一官职,明、清时期称“钦天监”。西周时期,人们已经通过“天象”、“星象”与“大地”相对应,通过研究“天象”、“星象”来预测吉凶。

石刻天文图

周礼·春官·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

分星:与地上分野相对应的星次;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指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我国古代认为,地上各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

国语·周语·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

大意为:当年武王讨伐殷商,岁星在鹑火之位,月亮在天驷之宿,太阳在析木之方,日月交会于斗柄,辰星出现在天鼋……岁星所在的星次,则是我们周地的分野。月亮所在的宿位,则是标志农事祥瑞的天马,乃是我们太祖后稷所经营的事业。

敦煌星图甲本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讲说:月亮靠近毕宿(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月亮靠近毕宿,古人认为是下雨的征兆,将有滂沱大雨;《尚书·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东汉-应劭《风俗通义》“雨师者,毕星也。”。

敦煌星图甲本局部

天上的“天象”、“星象”对应“诸侯国”吉凶祸福的事例,在《左传》“桓公五年、桓公十七年、庄公七年、庄公二十五年、僖公五年、僖公十六年、文公元年、文公十四年、文公十五年、襄公九年、襄公十八年、襄公二十七年、襄公二十八年、襄公三十年、昭公元年、昭公三年、昭公四年、昭公七年、昭公八年、昭公十七年、昭公十八年、昭公二十六年、昭公二十九年、昭公三十一年、哀公十二年”中皆有记载。

左传·僖公十六年》记载:有五颗陨石堕于宋国,有六只鸟倒退着飞过宋的都城。宋襄公问成周内史叔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回答说“今年鲁国多有大的丧事,明年齐国有动乱”。

左传·文公十四年》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后三年宋国宋昭公被杀害,五年齐国齐懿公被杀害,五年晋国晋灵公被杀害。

左传·襄公九年》记载:宋国发生火灾,晋国晋悼公因此向士弱询问“吾闻之,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士弱给晋悼公做了天象与人事之间关系的作答。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鲁国降了一场大雨夹带冰雹,鲁国季武子向大夫申丰询问原因。申丰把雹灾的原因归咎于人们没有按照“”进行藏冰、用冰,因此上天示警。

综上,“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讲的是:要仔细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合“礼”,同时要仔细考察、探究“天象”的预兆,能够依据预兆进行修正、改变,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顺应天意,能够“顺天应人”,大吉。恰如《逸周书》所言“天道曰祥,人道曰礼,礼顺祥曰吉”。

逸周书·卷三·武顺解》“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顺祥曰吉。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履卦:上九爻“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解析;天道曰祥,人道曰礼,礼顺祥曰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