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1984」精彩书评(2)篇

1984

作者:乔治·奥威尔

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

「1984」精彩书评 第(1)篇

1984,乔治.奥威尔写的一本反乌托邦反极权的小说。此书有大恐怖。

一个党奉行“战争即和平;奴役即自由;无知即力量,权力即上帝”“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控制现在就能控制过去”的社会。

和平部负责战争,真理部负责撒谎,仁爱部负责折磨,富足部负责匮乏。

政治手段最恐怖的不是控制身体而是控制思想,编纂历史,捏造谎言,神一样的“老大哥”,无处不在的思想警察,生活无处不被电幕监视,唯一的犯罪就是思想犯罪。

朋友关系、放松方式、对妻子和孩子的行为、独处时的面部表情、睡觉时说的梦话、甚至特有的动作,都被充满猜忌地审视着。也许你晚上睡觉说了句梦话早晨醒来就被自己的孩子或妻子给举报了,可在被抓走遭受酷刑时你仍在由衷夸赞孩子或妻子的机灵和正直,感谢他们的举报让你不至于思想犯罪的更深。无情,无爱,无性,无欲,无念,无思。

一切会导致其他思维模式的语言和概念都会被废除,比如“自由”“民主”“正义”“道德”“科学”。并且无限的减少现有的词汇,只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可选择的词汇量来间接缩小人们思维的范围。

最残忍的是最底层的无产者永远也不知道真相,纵然是那些了解真相的党员也被自己的“双重思想”给控制了,“有意识制造无意识,然后又忘记刚才所作的自我催眠,就连理解‘双重思想’这个词都要用到‘双重思想’”。

读时感觉和文革时的中国很像,不禁怀疑老毛是不是看了这本书产生的灵感发动了文革。听说这本书刚出版时老舍恰巧在美国看到了这本惊世骇俗的奇书,看完却对此书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资本主义阵营用来污蔑社会主义的一本小说,但不幸的是,回国不不久他就完整的体验到了整个事件,命运之可笑莫过于此。

纵如今社会仍时不时有书中的影子,whatever, 2+2=4,keep it real . 相信我党,相信我社。

然后,老乔,可以给我一杯杜松子酒吗?让我尝尝是不是如你所说恶心粘腻的如同中国米酒?

「1984」精彩书评 第(2)篇

反乌托邦的作品,读来总是难免沉重。作者讲述了一个在“战争就是和平 自由就是奴役 无知就是力量”的背景下,党内人士温斯顿为心中真理抗争最后妥协的故事。战争就是和平。战争可以消耗任何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之后的剩余,使得产品不断生产,但并不分配,保持工业运转而不增加国家实际财富。这样能使得国内民众不断工作而缺乏思想,维持稳定局面。自由就是奴役,奴役就是自由。一个自由人作为单独个体,必然会失败,因为人都会死,死亡是最大的失败。可是如果他能彻底臣服,接受党的任何说法,摆脱个人的存在,就能融入党从而使自己成为党,那么他会无所不能,永垂不朽。无知就是力量。世界上有三种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下等人三种人的目的完全不可调和,上等人的目的是保住自己的地位,中等人的目的是与上等人交换地位,下等人的目的是消除一切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整个历史上,一种大致相同的斗争不断重复。在很长时间内,上等人似乎牢牢掌握着权力,但迟早有一天,他们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要么失去了有效地统治他人的能力,或是两者都有。于是,中等人将下等人招至麾下,打着自由和正义的旗号推翻了上等人,一旦达到目的,中等人就将下等人重新打回奴仆的地位,自己变成了上等人。不久,一个新的中等阶层又从其他某一个或两个阶层分化出来,斗争又从头开始了。这三个阶层中,只有下等人从来没有实现过他们的目的,甚至没有暂时成功过。只要等级社会的结构保持不变,谁行使权力并不重要。无产者没有什么可怕的,哪怕任其发展,他们会一代又一代劳动、生育和死去,只有当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时,才会变得危险。虽然是70年前的作品,但对寡头政治的解读,依然具有时代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984」精彩书评(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