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边的卡夫卡」精彩书评(2)篇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重要的长篇小说,比肩《挪威的森林》的成熟之作,迄今已译成逾五十种语言,销量超百万。书中特别收录村上春树首次为中国读者所作序言。本书以村上独特风格的两条平行线展开,一条描写少年“田村卡夫卡”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坚韧的人,离开家乡踏上旅途,在一座旧图书馆遭遇一系列奇异事件,一条描写一名失忆老人在一桩离奇杀人事件以后走上逃亡之路,在汽车司机星野的帮助下恢复遥远的战争记忆。书中在构建魔幻现实世界、编织精巧复杂情节的同时,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表达了忧虑,对日本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反思。译者林少华教授对译文作了修订,纠正了部分误译、漏译。并新写了译序,对作品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海边的卡夫卡」精彩书评 第(1)篇

用了18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

村上的书语言优美,很多描写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即便知道了大致的故事梗概也能读的下去(我真不该先看林少华写的序…丧心病狂的剧透)

整部小说最精彩的情节大概就是卡夫卡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从山洼中返回外面的世界。(我觉得山洼代表着逃避,代表着退缩)出来的时候两个大兵对他说:

“刺刀的用法别忘了。”高个儿说,“刺中对方后马上用力搅,把肠子搅断,否则你会落得同样下场——这就是外面的世界。”

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残酷无比,但还是选择装也要装作世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战胜了自己的愤怒和恐惧,这大概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吧。

单从小说的主旨来看,这部小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小说的情节似乎有些怪诞离奇。琼尼 沃克还有那两个大兵的出现我都一头雾水,感觉很突兀。也没看明白山德士是谁,为什么会出来帮星野他们。两条主线:田村线和中田线最后的交汇也不太明显。卡夫卡15岁生日离家出走,随机坐上了一辆大巴,在车上遇到了后面的姐姐,后来找到了一份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的馆长竟是多年前抛弃自己的母亲……如果只将这些归因于巧合,归因于命运,我是不太相信的,也罢也罢,小说本就是虚构的文学。

另外我发现日本文学中对书的描写真的是很多

书脊都很旧了,是被实实在在地看过的。不少书从书页间漾出久远年代的气息。那是长久安息在封面与封面之间的深邃的知识和敏锐的情感所释放的特有芳香。我把那芳香吸入肺腑,浏览数页,放回书架。

我记得之前东野的小说中有描写一个出租车司机因为自己一个月没读过书而感到惭愧,我感到非常震惊,这说明他们民族的阅读氛围十分浓厚,相比之下我们对读书的依赖感还是太弱了。

「海边的卡夫卡」精彩书评 第(2)篇

记性不好,记录一下:

现实与超现实随意切换,这样让我更想一口气读完。书中隐喻甚多,能懂的寥寥可数。

少年卡夫卡离家出走追寻自由,其实是想逃避父亲的诅咒,后来却冥冥之中实现诅咒中的情节。最终见到母亲(假想),算是填充了他精神的空白,听从劝诫,回归社会。

中田通猫语,能让天上下鱼下蚂蝗,还手刃雕塑家沃克,说自己脑子不好使,但在司机星野的帮助下“成为自己”。

觉得中田与田村卡夫卡是同一个人,有种平行时空的感觉,但又有点解释不通,也许就像文中所说,超现实的“物语”就无法用行文逻辑理清吧。

除了超现实的部分,文中还有很多哲理,关于自由,关于孤独,还有对军国主义的批判(不看评论我也断然理解不到这个层面)。对于这本书,我似懂非懂,却津津有味。

地球也好时间也好概念也好爱情也好生命也好信息也好正义也好邪恶也好,所有东西都是液体的、过渡性的,没有什么能够永远以同一形态滞留于同一场所。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黑猫宅急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海边的卡夫卡」精彩书评(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