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是女性修心的随笔集,一本揭穿人生的启示录。这是26个女神的故事,她们真的得到过一切。张幼仪林徽因唐瑛江冬秀宋美龄孟小冬胡蝶潘素孙多慈……她们在民国军政界、商学界最出色男子的呵护下,做了一辈子美人、才女、传奇。愿她们的命运,成为你的良药。愿这本书成为女孩最靠谱的人间指南。《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是一些最让人羡慕的女人,她们有最精彩的人生,而且征服了各个领域中最出色的男人。这里不光写风光的一面,更写她们风光背后的心酸与沧桑。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精彩书评 第(1)篇
无意间看到到这本书,作者和《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是同一作者李筱懿(这个名字考验我的识字量啊),翻看了目录,发现是写民国时期的一些奇女子,就被吸引了,书里以感情为线,简述各女子的生平,有作者的观点,但整个故事相对还是比较客观的,只是对于感情的事,本来每个人的观点就很不同。看完书一个很深的感触是,这些女人都好厉害,不说个个琴棋书画,但真的都很有才华,而且又都非常有才情,懂文学知政治。为此,生出羡慕之情,还和老公小有争论。当我流露出这种感情之后,觉得民国时期的女子可以专注的去学习一些艺术或者其他的什么,而我们现在总是从6岁到20岁一直在上学,却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考试,结果很多的东西学的并不好,生活中也用不上,只是以我自己为例,老公觉得我的观点有些消极,总是抱怨。这也算抱怨吗?只是说出我自己的看法,而且我知道这样的观点很有片面性,现在仍然很多女子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让人遥不可及,我只是感慨自己喜欢那样的学习法,可能是刚好书里写的写字、读书、音乐,刚好是自己喜欢的事,不管什么样的年代,想到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讨论的结尾,以我自己想通收尾,我也可以学习这些,书里没写学习过程,只说了结果,所以她们会那些,和时代的关系不是太大。还有一点感受,是女生应该由大一点的格局。书里的女子大多生于环境较好的家庭,所以在受教育方面有相对的优越性,见识也更广,但由于局势的动荡,很多人也是儿时的金枝玉叶,长大后却四处漂泊,或者受限于政治,这些女子也和普通女生一样,有情有义,也会遇人不淑,但大多都表现出了一种大气。之前的一些评论,让我感受到的事这些女子受封建社会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忍让,读完这种书,感觉社会环境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这些人共有一种大的格局,不拘泥于感情,抛开感情,每个人都独立的成就一番。书读的太少,心里的这种感受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只是能感觉到这些是自己和书里那些女子最大的差距。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大概说的是想要变成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说的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大家庭的教养真的不是读读书就能学到的。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精彩书评 第(2)篇
也许出于瞻仰,也许出于八卦,也许只是打发清闲的周末时光,继民国名媛的那些事这本书后,又看了这本灵魂有香气的女子。26位女子,不一样的灵魂,各自散落的香气……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了解便深深爱上的那朵莲。林徽因,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那首,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儿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曾多少次被我引用到高中作文中,一直以来对她的印象,正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般,清新脱俗,亦如冬日里娇红的梅,坚韧挺拔,不让须眉。曾羡慕她,十几岁时有徐志摩相依,爱的轰轰烈烈,海枯石烂,二十几岁有梁思成相伴,爱的相濡以沫,琴瑟和谐,一辈子有金岳霖的相守,爱的寂静无声,不离不弃。她终究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别人心目中的女神。“女神是轻松成为的吗?花在饱读诗书上的时间不比保持身材短,用在规划人生上的功夫不比梳妆打扮少。生的孩子,都必须是漂亮而有教养的。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不炫耀,不争吵,不空洞,不浮躁。即便生命枯竭,亦在优雅中变老。愿为佛前青莲,漫享浮世清欢,纵然风云寂变,亦不改一场初心。于是乎,香气长存,念念不忘。但也曾对她满满指摘,怪她是冷落无情之徒,志摩去世,只捡回一片飞机残骸留作纪念,葬礼都不曾参加,悲痛丝毫不见。怪她是骄惯伶俐之辈,对一代才俊梁思成趾高气昂,颐指气使,任意挥洒她大小姐的臭脾气,也难怪梁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她去世七年后重新续弦,甚至大发感慨,生活才刚刚开始。......人生若只如初见,真是句太怅惘的话。仿佛是隔着扑面的烟尘和记忆的碎片,回望许多年前的夜晚,彼时,月也白华,人也青葱,心也悸动,回忆或者无法抹灭不堪的真相和复杂的现实。只是,灵魂依旧在场,香气依旧迷人,孰是孰非,不重要,看官只静赏此番香茗便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精彩书评(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