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无声告白」精彩书评(2)篇

无声告白

作者:伍绮诗

2014美国年度图书第1名,横扫欧美各种榜单,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大卫·米切尔等99位大牌作家!“从来没有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这类故事,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无声告白」精彩书评 第(1)篇

Lydia 像是这个家的一盏残灯,燃烧着自己,让她的母亲充满希望,让Nathan和Hanna有空间成长,让父亲还能想起来爱母亲的理由,她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纵然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牺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她坚持下去的理由是对离家出走的母亲的失而复得的感激和情感上对Nathan的依赖,而慢慢地跟不上母亲日盛的期待和Nathan的即将离开让她变得恐惧,仿佛她想要的一点点可怜的东西都要离她而去了。她变得愤怒,又不敢言说,她撕掉信,她转向Jack,她变了,却没有人关心她变了。她如此挣扎的消化家人给她的关注和爱,受不了自己的背叛,也受不了别人的背叛。这可能就是令人窒息的被爱。作为一个孩子,Lydia可能真的没有能力在这样的压迫中找到自我,但长大了一些的她,在所有危机都逼近的时候,终于还是想通了那么一点的,然而还是选择用极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不管是故意的自杀,还是不如人意的落水,她都还是以这样的方式解脱了。她是个有责任感的姑娘,是个善良的姑娘,但我总觉得,她的懦弱才是她死亡的根本原因。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如果Lydia选择的不是消极抵抗,而是勇敢沟通或迎合自己,那我想最终不会辜负了自己的生命,又辜负了家人的爱。爱她并不是家人犯的错,他们只是错在不懂怎样去爱。其实让她活下去的理由太多太多,只是她不敢去找就已经钻进了牛角尖。害怕面对自己,害怕忤逆母亲,害怕寂寞,所有害怕的东西,都挡在她承认自己、接纳自己的勇敢之前。幸福真的是一种自我感受,世界上评价的标准多的数不清,而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自己。你不辜负自己,就不会辜负爱。

「无声告白」精彩书评 第(2)篇

《无声告白》五颗星

如果说中国古典小说善于刻画复杂的人物的话,那么这本书则刻画了无比复杂的心理,从莉迪亚的死一步步铺展开了,小说最令我震撼的是,只是通过简单的对话,不但将故事叙述开了,而且揭示了人物心理,人物性格,矛盾起伏。最初愤怒于为何詹姆斯如此渣男,在妻子失去了女儿的时候有了外遇,而越到深处却越明白,他也是个可怜人,在种族歧视的美国,他是最孤独的那个,世人严重的那种歧视使得他收到伤害,他的子女他的家庭收到伤害,使得她对妻子十分愧疚,再加上当初妻子因为有了身孕,不得不抛弃自己的梦想去成全他给他们一个家庭,使得他更加愧疚,而他们一直疼爱的二女儿的死,更是使得他们彼此心间最深的期望破碎,玛丽琳希望女儿可以不要被家庭羁绊可以替自己完成年轻时期没有完成的梦想,而詹姆斯则是因为妻子的原因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但自始至终迪莉亚是孤独的,她不是因为收到歧视而孤独,只是因为被爱的太深而孤独,她害怕母亲离开,而假装喜爱母亲所喜爱的一切东西,学物理,朝着医生的目标发展,可她毕竟不是天才,无法对于自己不喜爱的事物还天赋异禀,却不能违背母亲的心愿,她以为哥哥是唯一懂她理解她的人,却没想到哥哥有一天也要逃离这个家,去追寻自己的梦,去哈佛上大学,她才是最孤独的那个人,而最终使得她自杀的是杰克的那一番话,彻底断了她心底那根弦,因为杰克说,她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何其悲哀。

虽然全书詹姆斯的家庭都不是很正常,但看到,詹姆斯和玛丽琳对彼此说,你回来了和我以为你走了的时候,心底的感动油然而生,原来他们还是可以慢慢回到从前,原来女儿的死并没有毁掉一切,只是使某些东西开始苏醒。

2018/2/23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声告白」精彩书评(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