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精彩书评(2)篇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

作者:岳南

莫言、杨振宁、柳传志、俞敏洪、茅于轼、张鸣、张颐武、何亮亮等人力荐!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以及诸多大奖,好评如潮。这是一部全景展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记叙抗战年代学人的艰苦卓绝,再现国难当头大师的风骨典范。所谓“南渡北归”,即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书中引用了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以及大量亲历者采访资料,如曾氏家族后人、刘文典等大师后人亲述。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精彩书评 第(1)篇

记得年初第一次读纸质书,看了几页,被恶心到了,没有继续。后来翻翻注释,发现作者也是花了时间,下了功夫的,于是开始读电子书,同时看纸质书的所有注释。今天读完了,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书的主题不错。翻翻本书,看一看从民国到抗日再至解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局,值得深思。

就史料而言,不可谓不翔实;就内容而言,既非史书,又非演义,更似说书;就文字而言,文笔俗,文风浮;就作者著述的态度而言,无治史者应有的态度,对人物的评价依个人好恶,主观色彩浓厚。

读书不疑,不如不读。民国时期,并非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各式风云人物倒是不少。大师者,不过一二,大家若干。若说知识分子的气节,今不如昔,倒不为过。只是岳南所谓大师之后再无大师,难免有哗众取宠,博人眼球之嫌。

可惜了,一流的主题,二流的研究,三流的文笔,堆砌成了一个不入流的评书。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精彩书评 第(2)篇

此书由南渡、北归、离别三部分组成,忽略作者的个人主观意识评价某大师或者某些事,以这样的方式把那段历史写出来,他也是费了功夫的,不能作为一个站着说话的读者(评判者),还是应该感谢作者把那么多有名的知识分子及发生的事件如此完整基于历史串起来。让读者能较为全面的了解了那段时期国家发生的事及历史事件,还有那些与事有关的人的命运。

从书中涉及到的那么多的大师,每个人的成长、求学、工作、生活随着时局和思想的变化,直至如何受到迫害而亡,能如此完整的写出来,也算是个大工程。生命在于过程,这过程对于那些大师来说,真是受尽了磨难与沧桑。

在读前两部分时,总觉得决定人的命运往往就在一瞬间,时机、碰到的人等等因素,知识改变命运依旧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读离别部分时,看到那些大师在文革中受尽的各种折磨,身体上、精神上,读时会落泪。人活在世上应有的尊严在哪里?尤其对那些大师,受不了的肯定就自杀,比如曾昭燏,终身未婚,跳灵谷塔自尽,可恶的是她的墓还被挖开,那些批斗分子真是丧尽天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太令人心寒,好端端的人最终被整死或者成为精神病,闻一多的得意学生陈家梦的妻子赵萝蕤,燕京大学的校花,留学博士毕业,最后被整成疯子……又不禁会想,难道作为知识分子就该受到那样的惩罚吗?那些大师们前半生在国家如此贫困,落后时,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学到的技术,为国效力,来办大学,兴盛教育,克服困难,出国留学,学成回国,到最后却遭到那样的残害,如果那样为什么要回国呢?不可思议,“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个问题在脑子中像山谷里的喊声一直回响。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大师也曾年轻过、奋斗过、笑过、活过,虽然生命远去,但精神存在,作品永存。

还好书中提到的那些大师,大部分以前也了解过,不管是传记或者他们的作品,所以读起来很轻松,有些也不曾知道,在这里得到补充,也是新的认知。

读完还需深思,历史就是这样慢慢了解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精彩书评(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