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放学后」精彩书评(2)篇

放学后

作者:东野圭吾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周刊文春》推理榜年度榜首。我在这所女子高中教数学五年了,日子风平浪静,但近来一切都变了。上周六去学校的路上,有人突然撞过来,我险些跌落铁轨;星期一放学后,我在学校淋浴,差点中机关触电;星期二放学后,我经过教学楼,从三楼飞出一个花盆砸向我头顶;星期四放学后,在我常用的更衣室内有人中毒死去,而且现场的门被人从里面顶住了。我报了警,自己也决心调查,没想到学校里又有人死去了,而我在回家的夜路上被人驾车猛然撞击。这一次放学后,我还躲得掉吗?

「放学后」精彩书评 第(1)篇

放学后

东野圭吾

>> “行了,别管我。”说完,她快步走开,走出几米后又停下来回头说,“其实,你根本不管我死活。”

>> 对于村桥离世的反应,学生也好,教师也好,都同样在变淡薄。只不过短短几天,一个人已被完全抹掉。这让我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

>> 就这样,他成功替我扮了小丑。我,大概还有他都没料到,这个游戏会有如此恐怖的结局。

>> 她担心这样会露出马脚。“最后一个问题,”我咽下一口唾液,严肃地说,“你们的动机我明白了,会努力去理解。可杀人时你们不害怕吗?看见别人中了自己设的圈套而死,难道毫无感觉?”惠子歪头犹豫了一下,明确地答道:“我也问过惠美害不害怕,她说,只要闭上眼,回想这十六年来开心快乐的事,然后再想想那次集训时发生的事,很奇怪,心里会涌上一种冷静的杀意。我能理解她,因为我们有拼了命也要保护的东西。”

看完这本东叔的成名作,心内百感交集……

一直在思考纠结凶手是谁,作案手法是怎么样的,但看到最后才发现,真正让人难以释怀的却是作案动机。

处于青春期的敏感少女们,很容易因为那些或大或小的事情而感到狂躁感到崩溃,继而作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通过书中对老师们的描述,我们很难想象那到底是一间怎样的学校,学校的主旨应当是教书育人,可是一群冷冰冰的内心残缺的老师们,真的能教好那些本就需要填补内心空洞的孩子们吗?所以这一桩桩的案件是谁的错,是惠美不该作出那些举动,还是村桥和竹井不该偷窥学生?不,这是教育的缺失,师者若无为师之意,无为师之德,无育人之念,受害者不还是学生吗?杀死两位老师的不但是学生,也是他们自己。当然,杀人偿命,无论何种原因,惠美和惠子的做法都是绝不可取的。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庆幸自己在那个敏感的时期里遇上了一群好同学和好老师,也希望现在处于那个时期的孩子们能正确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风风雨雨,再脆弱也要保持自己的那一份韧性,再伤心愤怒也要守住底线。

结局也是让人意犹未尽了,其实我是觉得主人公咎由自取的,毕竟也是渣得可以的,不过还是不希望他就这样挂了吧,算了算了,反正也没有后续,就当他没死好了~

「放学后」精彩书评 第(2)篇

灾难或许会发生在我身上,反正不是今天,暂时安宁的学生自然放学。作为缩影的前岛事件后会不会出现后岛问题呢,事发学校永不放学。

校园题材。或许本就是推理小说,东野呈现的是一个压抑的校园,以及一群问题学生,或者说还有问题老师。

作案手法看得我懵了几分钟,我知道和室的推拉门,没想到公共设施也是这种门。作案合理性就不评价了,就算你觉得有瑕疵,东野自然都会说明,而且“瑕疵”充其量就是“没必要这么做”,实际中也不是没这种可能。

主要还是谈谈事件本身。肯定没去过日本了,除了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之前的社会情况或者现在的社会现状不得而知。好在我也反感崇洋媚外,没哪个社会要高大上一点,每个国家都一样普通人还是占多数,社会问题校园问题该普遍还是普遍。

不说杉田惠子“早熟”,毕竟已经是高中生了,只是与老师的暧昧是不是有些逾越作为学生的范畴了呢。不说宫坂惠美性格古怪,杀人自杀的想法是不是太过思想极端呢。

老师自然也有问题,从开始前岛就自述不喜欢教书,被学生称为机器倒也不足为怪。麻生恭子呢,我觉得老师至少在外人面前至少要有为人师表的样子,哪怕是“装”出来,而不是发展各种异性关系。

不过想来也都能理解,更况且他们也不都是只有这些缺点,惠子为了朋友甘愿去谋划设计谋杀案,前岛虽说混日子倒也算得上倾诉对象。这么看来,还真不能说他们“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比起他们的洒脱无谓,自己倒是挺可怜的。

如果没有前面故事,我倒会觉得这是喜剧。整天惴惴不安怀疑外面有人杀自己,其实要杀自己的人就在家中。妻子想出轨没必要灭口,开诚布公谈一谈就行,不过毕竟是东野前期作品,想让故事更有看点,况且这个结局确实会让人有点一言难尽,挺好的。

贝小西

2019.03.27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放学后」精彩书评(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