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下一站拉萨 读书笔记5000字

下一站拉萨

作者:赵丰超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下一站拉萨 读书笔记

旅行并不像做饭,可以把各种调料全部事前准备好,然后再开始烹炒,旅行是在旅行中逐步完善的。是的,只有旅行能完善旅行。

如果说,江南水乡的美,是精致的美,巧妙的美,温柔的美,女人的美。那么青藏高原的美,就是粗犷的美,雄壮的美,阳刚的美,男人的美。

只有下江南,才知道什么是温柔贤淑,细雨、青石、小巷、油纸伞;

只有到了江南,才知道什么叫婀娜恬静,万般风韵,石桥、画舫、烟幕、团扇;

可是你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地造化,阴阳分晓,那就一定要看西藏,雪山、玉湖、白云、蓝天。

当我捡起地上的一片落叶时怆然涕下,我纯洁而浑厚的大地啊,你恒久但不变幻,你承载但你不言。

我不停问自己,为什么世界这么广大,而自己之前却生活在十公里不到的两点一线上?那不是一种浪费吗?曾经有人问,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绝对的宁静?不沾染一点点的世俗尘埃,没有人世的一息声响。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是否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心灵,而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青藏高原,触目所及,是硕大无比的山。亘古耸立,卓然遗世,苍苍茫茫。

在青藏高原,触目所及,是辽阔无垠的天。坦坦荡荡,泽被四周,横无际涯。

在青藏高原,我深切地感受到天地的神圣和伟大,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正如网友所写:

如果说,江南水乡的美,是精致的美,巧妙的美,温柔的美,女人的美。那么青藏高原的美,就是粗犷的美,雄壮的美,阳刚的美,男人的美。

只有下江南,才知道什么是温柔贤淑,细雨、青石、小巷、油纸伞;

只有到了江南,才知道什么叫婀娜恬静,万般风韵,石桥、画舫、烟幕、团扇;

可是你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地造化,阴阳分晓,那就一定要看西藏,雪山、玉湖、白云、蓝天;

只有到青藏,才知道什么是雄伟,你才会拜倒在自然之前,感叹鬼斧神工,峭壁、色彩、神秘、地平线。

柴达木飞沙走石的荒漠戈壁;

昆仑山延绵到天际的巍巍雪峰;

唐古拉吞噬万物的凛冽风雪;

可可西里风暴雷霆般呼啸奔腾的野牦牛群。

颐养胸中的浩然之气,只有到青藏高原。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是,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己失去旧日的光泽。

那一刻我是宁静的,只与时间对峙,与永恒比肩。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碰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常恐多情损梵行,如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压根儿没见是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传说仓央嘉措雪夜私会的心上人,名字就叫玛吉阿米。

也许有人喜欢这个时候去搭讪,但是我们都不属于那一类人,因为那样做我就不会再相信缘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偶然的眼神,刹那间的心意相通已经足以让我们遐思许久了。我们都是钟情于道路,而不善言谈的人,唯一过人的长处可能就是思考与感受,所以我们都很沉默。

每一个来西藏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他们怀揣着埋在自己心底的故事,来到这雪域高原。试想,如果单单为了旅游,为什么不去九寨沟,为什么不去苏杭,而偏要来这空气稀薄的高原?因为在这里我们离真实的自我最近,穿越重重混沌之后,我们能在世界之巅找到自我。我们对着高原捧出自己的故事,高原用蓝天白云来接受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在天涯相逢,转瞬又在天涯相忘,不问过往,不问去处;恍如月光,皎洁圆满,可望而不可即,却遥远而真实,普照人间。就是这样一种无声的邂逅与别离,让我在离开的路上,面对几近中天的月亮,感到心月同光。

其实只要你肯向佛,在家出家不也是一样嘛。维摩诘居士不就是个例子吗?他奴仆妻妾皆有,家资万贯,没有出家不也一样成佛吗?

寺院是他们终身的居所,佛经是他们毕生的心灵凯歌。在他们的世界里,花会开会落,云会聚会散,人会生会死,足矣。

曾经听一个和尚这样说过:“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关关门扫扫地而已。但我又和你们的关门扫地不同,我关的是世外空门,扫的是一地红尘。”

修行并不是放弃一切的自由散懒,而是放弃一切的勤奋持重。每日只休息4个小时,其余20个小时或诵经或劳动。既不能欢声笑语,也不能随心所欲,每日只食一餐,午后即不进水。

僧人和俗人的世界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生活是衣食住行,他们的生活是诵经修行;我们的生活存在改变,而他们只有思想的改变;我们想在一个行业里成为精英,目的是挣更多的钱,而他们只想把经书念好,目的是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天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步一揖三步一叩

阿里的玛旁雍错、浪卡子县的羊卓雍错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的纳木错

并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滋养你,戛然而止也许会是最好的选择!难道你愿意看到一样美好的东西在现实的土壤中氧化变质,直面自己心碎和神伤吗?如果事实如此,还是让它戛然而止吧,起码还有回忆是美好的。

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当所有的人都拍打着时间的浪潮,前呼后拥被时间驱赶,我们面对众多生灵,已分不出高贵与卑贱。我们茫然地看着这个世界,觉得善与恶都是一生。当命运的旋涡席卷而来,我们甚至来不及看一眼自己的样子,就被迫出发或者结束。但我要告诉你,也告诉所有的人们和我自己。有一人,他站在时间之浪中流的礁石上,正注视着我们。尽观此时此刻喧嚣无法分辨,尽管我们匆忙无暇定睛,都有那么一人始终注视着我们。”

“他会公正地将光明与洁白指给高尚的人,将糜烂与腐朽指给邪恶的人。他会告诉我们谁是被时代放逐的王,也会告诉我们王者将要归来的日子。他会呼唤我们,像命运的击门声一样富有磁力地召唤我们,让我们在暗夜里彷徨惊醒,趁着月光前行。”

“其实恶并不因为惩罚才被显现,也不因为既存的善恶观念才被定义出来,而是因为它本身就带着罪。在人类缔造善恶观念之始,它就是不好的,因此人类才渐渐缔造了这样的善恶观念。这一点足以让我们相信真理与正义的永恒性。”

飞花碎玉

在三千弱水彼岸,生有异花;

无根无茎,绚璨绯红,斯谓彼岸花;

彼岸花开时,只一团红火;

花开无叶,叶生无花,

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

我曾听人说佛祖称如来,亦称善逝,好像来过又好像没有来过。而我们也是一样,来过,却未曾留下痕迹。

说不出什么感觉,不是遗憾,也不是知足,更不是圆满,只有沉默、宁静。我突然想,是不是沉默与宁静就意味着修持,接近过死亡就意味着超脱,充满了遗憾就意味着真实。而此刻我明白了这一切,是否就意味着圆满?

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可能墨脱的神圣就在于,听说后对它是那样向往,接近它是那样艰难,而见到它是那样失落,懂得失落之后却又是那样宁静与深沉。

墨脱,藏语意为开满莲花的世外圣地

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是人的心在动。

藏民之所以插上经幡,是为借助自然的力量——风每吹动经幡一次,就意味着他们念了一次经,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

《大藏经》中说,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曾经请求世尊开示:“世尊,转经轮如何成熟善根,请已解脱无量大劫轮回的世尊教导我。”世尊作此教言:转经轮的功德在于,以短暂的时间或在殊胜的节日里转经轮或于日常中如小溪流水一样不间断地转经轮可使三界众生获得解脱。以手接触经轮或眼睛见到经轮的不会堕入恶趣中,以手转绕经轮的功德可以使天空、大地、水、火、风、山石草木、森林中的皆成佛道。

那时她问为什么这么熟悉了还要用“您”字,其实我的心里多么想告诉她,“您”就是“你在我心上”的意思,但我却怎么也张不开嘴解释。

我曾一再告诉自己,假如因为一种放弃而留下缺憾,那就选择内心深处的永远记忆,记忆也是一种拥有。

不该在没有花的季节

眼睛与眼睛相逢

不该在没有果实的季节

心灵与心灵相距

不该在下雨的今夜

又想起了你

《淮南子》中有这样的话“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己之钩”。初时并不明了,后来渐渐明白。江汉之珠虽好,非吾有,故不爱;钩虽陋,我所有,故爱之。

其实我们生来都是百病缠身的人,几乎无药可医。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每经历一次苦难,甚至包括疾病,都会帮助我们治愈一项顽疾。劳苦能治愈柔弱,贫穷能治愈奢靡,挫折可教我们坚韧,烦愁可治愈骄傲,凡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病态都会由日后的磨难治愈。这就是缺憾的力量。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下一站拉萨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